? ? ? ?人世芳華,我們且來打個比方,人若能活到八十歲,那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20歲以前,叫它積累,40歲以前,叫它拼搏,60歲以前叫它收獲,假若一切如愿,那60歲以后,便可以頤養天年了。
? ? ? ?上段我所講的,應該是十幾甚至幾十年來人們所認同的一套人生規律,可最近總有人試圖擺脫這套規律,但他們找不到方法,也就出現了些奇奇怪怪的衣服,語言,音樂甚至人格,看似與時代接軌,可這樣試圖用外太空的思想行為來左右自己的人生軌跡,顯然只是把自己的定義從“青年”變成了“二逼青年”,我們且看著,這樣的年輕人,到30歲左右,便又回到了文章開頭的那套規律里,更甚者,即便到了60歲,也未必有何收獲,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年輕熱血想開拓創新就會如此挫敗嗎,當然不是,而是在這份想要擺脫老套路的征途中,他們缺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理想信念”。
依我個人來看,理想信念是要貫穿一生的,不論你是否非要走出一條新路子,都不能缺了這個主心骨,而“理想信念”這個詞兒與這個時代里那些“非主流,殺馬特”等等的不太沾邊,所以,要我說,想換個活法兒,不妨讓你人生的第二階段,也就是20歲開始,染上一抹國防綠,這應該是既能改變人生又能和理想信念沾上邊兒的最好途徑了吧!
? ? ? ?拿現實來談理論,我們看看那些退伍兵和軍轉干部們,首先來說二者的共性,所有曾經穿過軍裝的人,都曾幻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烈士熱血沃中華”,試問全軍官兵二百萬,何來貪生怕死之輩!此乃家國大業,可能有人覺得不切實際,那我們再談細節,第一,軍隊的根本作用是打仗,所以在以這樣一個生來為“較量”的隊伍中,每個成員都一定懂得吃苦;第二,軍隊有嚴格的等級區分,軍令如山倒,無論多大的職位,你總會每天接受數不清的“上級首長指示”,而這些“指示”你未必愿意執行,但必須無條件的去做,當兵當個二五八年,久而久之,你便學會了“忍耐”和“服從”;第三,中國軍隊獎懲分明,在這里錯誤可以犯,但那幾本厚厚的條令條例一定會讓你付出代價,所以當你習慣應該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任,你就擁有了這個年紀少有的擔當;我們再來分開看,首先是退伍兵,這個群體大多都是年輕人,20至30歲為在部隊服役的時間,若要說他們與這個社會上同齡人有何不同,首先他們的戶口本上寫著的是“退出現役”,而這“退出現役”和“未服兵役”的兩類人差別在哪里呢,這就又回歸到前文所提到的“理想信念”,部隊里,年輕士兵一天的生活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而對于這些演兵場上絕不服輸的年輕軍人來說,在默默守望和平的同時,心中早已將脫下軍裝之后的路安排的妥妥當當,這也正是為什么當過兵的人都會說“軍營是個大熔爐”,無論你來自天涯海角,抱著什么樣的目的追求,無論你曾經是孬種或者英雄,在那段或長或短的軍旅生涯中,你總會認準一條正道。
? ? ? ?記得一次休假,去一家飯館吃飯,從進門開始,我就注意到店里的老板,挺胸抬頭,目光堅毅,大概有40多歲了,食畢我去付錢,我說老板,您當過兵吧,老板很驚奇的看著我,說他當兵三年,很懷念部隊的生活,我與他攀談起來,也講起離開部隊后的種種不順,他是這樣總結的,當兵的時候什么都沒怕過,退伍了,也一樣什么都不會怕!而從始至終,那挺直的腰桿,堅毅的目光從來沒有變過,我很震撼,我想有太多太多的退伍兵以這樣軍人的姿態活著,時光匆匆,歲月荏苒,這便是退伍兵們永遠記得的:“一天為軍人,一生有軍魂!”,這難道不是最堅定的理想信念嗎?不論多么艱難困苦,他們只把那當成自己一次次打贏的硬仗,他們的人生因軍旅而不同!
? ? ? ? 再來看軍轉干部,他們把全部的熱血灑在軍營這片沃土,成長在軍營,奮斗在軍營,成功也在軍營,他們是完全屬于部隊這個圍城的人,所有的定向思維,行為方式,處事原則,都是學于軍隊,用于軍隊,而奉獻了半輩子的軍轉干部們,離開這座圍城之后,他們所擁有的財富是半生的積累:過硬的政治素養,這在市場經濟中是無比重要的,跟著國家走,沒有彎路;統籌協調能力極強,這是在武裝集團中歷練的指揮員頭腦,指揮一場勝仗,一場人生的勝仗!其他的軍人品質不一一列舉,但都是當今社會所急需的精神支撐,無論對個人,對大眾,軍轉干部都是有用之才。
? ? ? ? 人生只有一次,當兵已久,學會太多,寫了這篇文章,是想給一部分迷途青年一個可選擇的方向,如果你愿意踏上這條路,那就舉起右手,緊握拳頭,吶喊著,宣示著:“我愿為家國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