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達成一致,東京奧運會將推遲一年舉辦,但不會晚于明天夏天。 這是否意味著,人類將面臨著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現代奧運歷史上,有三屆奧運會未能如期舉辦,分別是1916年柏林奧運會,1940年東京奧運會和1944年倫敦奧運會。
值得關注的是,這三屆奧運會之所以未能如期舉辦,原因都是戰爭——1916年柏林奧運會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1940年東京奧運會和1944年倫敦奧運會則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
2020日本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本質上也是因為戰爭。不同的是,前三次奧運會停辦,是因為人類之間的內部戰爭,2020日本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則是因為人類與病毒(新冠病毒)之間的戰爭。
病毒是人類的大敵,病毒帶給人類的危害,絕不亞于任何人類內部的戰爭,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回顧人類歷史,因為一場戰爭而致死數十萬人,已經非常慘重。第一次世界大戰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戰爭中共有9000余萬軍民傷亡,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
而病毒導致人類大規模死亡絕不亞于戰爭,比如,“黑死病”(鼠疫大瘟疫)在1347年至1353年席卷整個歐洲,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占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由歐洲殖民者帶到美洲大陸的傳染性非常強的天花病毒,令美洲大陸上1億的人口減少至不足1000萬。再比如,1855年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時,單是當時的印度和中國,就有超過1200萬人死亡。起源于美國的西班牙流感,在1918~1919年也曾造成全世界約5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他如HIV(艾滋病)、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非典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登革熱病毒等,給人類帶來生命的危險和財產損失,就更加不勝枚舉了。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與病毒做斗爭史。只不過,我們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把人類與病毒的斗爭當作世界大戰來對待而已。而如今,面對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就是一場戰爭。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我國早在1月25日,即中國的農歷正月初一就宣布,此次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阻擊戰”,全國31個省區市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率先打響了人類與病毒戰爭的第一槍。
其后,意大利、韓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也相繼加入了人類與新冠病毒的戰爭,宣布進入“戰爭狀態”。截至目前為止,世界上已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宣布進入“戰爭狀態”,這還不包括某些地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此外,為了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國的(疫情)形勢很嚴峻,“自德國統一以來,實際上,自二戰以來,我們的國家還從未面臨過如此的挑戰,一個需要我們如此團結一致面對的挑戰。”奧地利總理庫爾茲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奧地利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
人類內部的戰爭是可怕的,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我們建立了聯合國,我們簽定了《核不擴散條約》,我們派出了維和隊部……祈禱和平,反對戰爭,已經成為人類有識之士的共識。
但是,人類與病毒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才剛剛開始,所以,我們還應該認識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在一個世界之中,這就需要人類必須有命運共同體意識,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新冠病毒的挑戰。如果各個國家各自為戰,甚至有人趁機想要渾水摸魚,撈取好處,充當人類的“漢奸”,人類即便戰勝了眼前的病毒,終將也會被其他的什么共同危機打敗。這已經足夠證明,由我國首先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胸襟寬廣和高瞻遠矚,極具戰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