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糯米和爸爸在玩游戲,突然糯米不知道想起了什么,一個人“突突突”地沖出房間,跑到客廳里揮舞著小爪子,“哇哇哇”大叫幾聲后跑回房間,然后告訴我們“你們不要過去,那邊有鬼,我已經把它殺死掉了。”就這樣他反復好多次以后,他又饒有興趣地去玩別的游戲了。
我們從沒跟糯米提過鬼,第一次從他嘴里聽到“鬼”,覺得即神奇又好笑,不知道他怎么會有這種舉動,又怕處理不當給他帶來什么不好的影響,也不敢輕易干預他,等他演完殺鬼大戲后我默默去京東找書。
于是有了現在,我如獲至寶地捧著《魔法歲月 0-6歲孩子的精神世界》,在里面慢慢地找到想要的答案。
在書的開篇,作者賽爾瑪教授解答了我最大的困惑“孩子有這種古怪的行為,不是因為我做得不夠好“。
賽爾瑪教授認為即使是家長一早就照著教科書書養,依舊無法消除娃的全部焦慮,更無法消除娃要面臨的全部危險。娃也有需要面對的成長煩惱,屬于娃的難題,還是要由娃自己去經歷和感受。當孩子出現焦慮和恐懼時,家長最好放寬心,也幫助孩子學會用豁達的心態來看待。
我曾無比自信糯米是一個心理健康的娃,認為他的世界里不應該會出現吃人的妖怪之類的東西,所以當我從他的嘴里聽到“鬼”這樣的字眼,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但隨后的觀察似乎也在說服我不必太擔心。糯米看起來一點也不懼怕“鬼”,他認為自己擁有比媽媽還要大的力量,并可以趕走“鬼”,保護媽媽。
“兒童未來的心理健康,并不取決于他的幻想世界中有沒有食人魔,或者食人魔吃什么東西,甚至于食人魔出現的次數和頻率也無關。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只取決于他如何解決與食人魔相關的一系列問題。”孩子天生就有克服恐懼的方法,雖然他們的方法看起來有些不理性,有時候也會表現出有攻擊性,但只要我們能多了解孩子這個時候的天性,就能幫助他培養出應對恐懼的內在力量。
這一年,我明顯感覺到隨著糯米擁有的自由越多,我對他的約束也越多。特別是每次帶他去出門旅游,都會對他的諸多行為提出限制(早起、安靜地長時間地待在車廂、在公共場合里小聲說話......),這些要求常他感到不舒服,但又都是他在成長過程中必須服從的約束。如果說在假象世界里,他能夠運用想象創造怪物,打敗怪物,以此來獲得控制生活的力量,平復自己的焦躁的情緒,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因為對孩子幻想世界的誤解,我一度只提供給糯米更接近于真實世界的繪本與故事,以為應該讓糯米適度接觸神話故事,而盡可能多地感知真實的、與我們無差異的生活,錯過了不少有趣的、充滿想象的故事。直到最近閱讀的好幾本關于游戲方面的研究才慢慢對想象世界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時不時讓孩子徜徉在想象的世界里,可以加強孩子與真實世界的聯結。道理就好像,人偶爾做做白日夢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活在當下一樣。
最近給糯米讀了《海老虎》,這是一個如夢似幻的人魚故事,我想就以這個故事作為我們想象之旅的第一站吧。生活在海底的海老虎是奧斯卡最好的朋友,他們每天都形影不離,在大海里隨心所欲地冒險。直到有一天,他們旅行中出現了神奇的一幕,一對像海老虎和奧斯卡一樣人物出現了。海老虎猶豫著,但又充滿渴望地說出自己的心愿:“我想,是時候了,是時候去......交一個新朋友了。”
不僅海老虎交上了新的朋友,奧斯卡很快也結交新的朋友,并再次踏實了奇幻的海底之旅。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別離。隨著孩子長大成人,告別父母、結交新朋友、獨自旅行的時刻總會到來,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正是希望他們能夠獨立且幸福地面對生活,在共讀時,我陪著孩子預演這場別離,帶著他去暢想獨自前行時所遇到的美好,也期望當糯米變得足夠強大的時候,可以跟我說再見,就像繪本里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和自己一樣自立的朋友,自由自在地踏上他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