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03年華商報一則北大才子陸步軒賣肉的消息如被引爆的一枚炸彈,引起了全民大熱議。甚至成了很多人的調侃和嘲笑別人的話柄。連陸步軒所在的當地政府也頂不住輿論壓力,出面讓他去行政單位上班,還開出了縣級機關單位隨他挑的條件。
曾經的陸步軒可以說是嚴重懷疑人生的,也可以說是自卑的,2013年他回母校作報告時就說:北大作為中國重要的學府,是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的,是出科學家、文學家、哲學家、企業家的地方,而他個賣豬肉的,給北大丟臉了。
過去口號雖然一直喊著,職業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分工不同,但經過10寒窗苦讀,才進入北大這樣中國頂尖學府的天之驕子,去農貿市場賣肉實在令很多人不解。畢竟賣肉并不是一個技術含量特別高的差事,連《水滸傳》中鎮關西那樣的蠻漢都能干好,一個北大畢業的才子去賣肉,實在浪費資源。更何況那時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些滯后,覺得求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功名,為了得到一份光鮮亮麗的正規職業。
當時選擇賣肉時,連他自己都沒覺得很光彩,不敢確定自己做出的決定是對還是錯,所以再三考慮之后,他又回到了體制內的工作單位。
又過了12年,年過半百的陸步軒在行政單位里覺得,不能再在一眼望到頭的環境中過下去,否則就跟坐吃等死沒區別。于是在2016年9月他正式辭職,重新專注于豬肉行業。
記者要他談談對辭職的看法時,他表示不后悔,覺得本身因豬肉出名,現在想回到豬肉行業,為行業做點貢獻。長久的摸索,讓他積累了大量跟豬有關經驗和知識。為此還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屠夫學校。目前屠夫學校的教材已編到20萬字,課程增加到七八門。壹號食品已有13000多員工。就連壹號土豬也成了知名品牌,馳騁在了互聯網這股浪潮之中,陸步軒做得風生水起。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詞“功不唐捐。”陸步軒如果沒有多年積累的經驗,也就寫不出《屠夫看世界》那樣實戰性的書,如果他賣肉時沒有用心去仔細鉆研,也寫不出20萬字的屠夫學校的教材,這叫實踐出真知。把一件事做到了極致,就成了專家了。只是過程不會讓人覺得舒坦。
出去散心時,見一個長的很帥氣的小伙子,穿著襯衫打著領帶,不用說也知道是銷售房子的導購員。夜幕下的江邊,人流如織,大家都是一身的休閑裝扮,混在當中,正裝格外顯眼,1.80米個子的他有著一張很立體,輪廓線分明的帥氣臉龐,我走近他時,他正靠著江邊欄桿發愣,同伴走過來見他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關心的問原因,答曰:對未來和生活的迷茫。
聽了小伙子跟同伴交談后,我幾天來內心的郁悶一掃而空,郁郁寡歡很多天的我,心里釋然了,知道了心情不好的除我之外,其他很多人也有。
既然普遍都存在得事情,我又何必一直當回事呢?更何況,人的心情完全靠自己去調節,調節好了,一切雨過天晴。連北大高材生都曾經極度懷疑人生,我又怕什么呢?
北大才子最后沒有放棄,把賣肉賣到最高境界,如今終于撥云見日了。我想我們心里就算有點小情緒,真沒必要跟自己過不去,哪怕情況再糟時也不能放棄一直堅持的事情,那樣結果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