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寫寫孫臏和龐涓的故事,也許這個故事呢,會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孫臏和龐涓都是歷史非常偉大的軍事家,他們還是師兄弟,一起拜在鬼谷子的門下。
要說起軍事才能,孫臏可以堪稱世家,因為孫臏的爺爺孫武,是兵法的鼻祖,著有非常有名的《孫子兵法》。所以,孫臏得到家傳,并且在軍事上的學問要比龐涓更勝一籌,畢竟基因強大嘛。
龐涓同學也是非常偉大的軍事家,他師從鬼谷子,畢業之后便投奔了魏國,并在魏國得到了重用,魏惠王(又是顯擺大珠子那個)非常信任他,所以在魏國相當吃得開。
話說孫臏同學心機單純,是個社會小白,他從鬼谷子那里學完下山,想著自己總得有個地方一展伸手,不能總在山上呆著。于是他便去投奔了龐涓。
龐涓呢,見到孫臏也沒錯待他,一來就好吃好喝招待著。但素!但素!!龐涓是個心胸不太寬闊的人,本來孫臏就比龐涓在軍事上要高出一籌,一直嫉妒得很,如今孫臏來了,龐涓想,如果魏惠王一看孫臏比我強許多,還會對我象現在這樣信任嗎?
于是這個心機婊開始計謀了,他表面對孫臏很好,暗地里在魏惠王面前上演了一場孫臏和齊國人私通的事。當然這個私通不是指的兒女情長,起源于一封家書。這封家書怎么寫的呢,是用遠在齊國孫平的口氣寫的,孫平是孫臏的堂兄,說,我們現在都在齊國,你還是回來齊國吧。并且還描述了兄弟之情。
孫臏看了果真上當,也是淚流連連,當即寫了回信,交給了來送信的丁乙。
但是,這個丁乙并不是什么孫平的同鄉,而是龐涓的心腹,他利用了丁乙的山東口音,騙了孫臏。并且把孫臏的回信給改了,模仿了孫臏的筆跡,說會回齊國為齊王效力。
拿到了這封回信,龐涓又派個人上奏魏惠王。
魏惠王一聽,我靠,孫臏你個小兔崽子,我收留了你,你還敢吃里扒外。奶奶個熊,我讓你私通,來人啊,把孫臏的腿給打斷!!我看你還有沒有膽兒往外跑
孫臏還傻乎乎等著魏惠王的重用,傻白甜式的啥也不知道。結果重用沒等來,看著一武將闖入他的房間,二話還沒說,直接把膝蓋骨給挖了。
孫臏:我草,這特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好好的我,膝蓋骨招誰惹誰了?
龐涓呢,是樂得顛顛地。他假裝回去找孫臏。看到他被挖了膝蓋骨,內心樂開了花,但素!但素!!孫臏身上還有《孫子兵法》呢吧,能輕易讓到手的鴨子飛了么?等我龐涓一旦拿到了《孫子兵法》我就餓死你個孫臏。
他繼續對孫臏好吃好晚伺候著,說,好師弟啊,他個王八魏惠王不識好歹,師兄我早晚給你報仇,你且在這里住下養傷,我再找機會和大王說。
孫臏感激涕零。師兄,這輩子我非你不嫁了!!
要說做人不能太龐涓,孫臏這命也是真不該絕,負責給孫臏送飯的一個小廝,看他實在可憐,于是把真相告訴了傻白甜的孫臏。
孫臏一聽,完了,這是連環套連環,計中計啊!他龐涓既然這么喜歡用計,我也用一計吧。
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孫臏就瘋了。恩。。是的,他瘋了。
開始胡言亂語,開始大喊大叫,開始六親不認了。
他一會兒嚎啕大哭,一會兒又嬉皮笑臉。各種傻相。下面的人趕緊去報告龐涓。龐涓過去一看,心想,我倒要試試他是真瘋還是裝的。
于是,把飯菜拿給孫臏,孫臏就開始折騰,你們特么想毒死老子是嗎?我不吃!
龐涓說,給他換一個!
于是拿了土塊啊什么的給他。他笑嘻嘻地連吃帶喝。
靠著這么一套裝瘋賣傻的勁頭,孫臏確實逃過一劫。龐涓真的相信他已經瘋了。恩,奧斯卡欠他一個小金人。
孫臏這事,偏偏讓齊國的一位使者知道了。這位使者也不是個簡單人物,他就是墨子墨翟,他深知孫臏裝出來的,而且很久之前就聽說過這個人,有非凡的軍事才能。他悄悄把這個事告訴了田忌,而田忌又向齊威王稟告了此事,于是齊威王假裝命一辯士出訪魏國,暗中找到孫臏,并且成功引渡到了齊國。
孫臏到了齊國之后,做了田忌的門上客。田忌當時是齊國的大將,孫臏在一個賽馬中的作為受到了田忌的賞識,這個我們小學的課本上也學過了。再重復一遍。
田忌和齊威王賽馬,孫臏看到一級馬二級馬三級馬的情況相差不大,于是他讓三級馬對對方的一級馬,然后二級馬對對方的一級馬,一級馬對對方的二級馬,于是,田忌方勝!
就這個事!能看得出來,孫臏是很講究戰術在里面的。
而之后的齊威王也經常和孫臏討論一些軍事上的事,發現此人有非常的軍事才能。還認了他當老師,并伴隨齊威王左右!
要說這個魏國也是愛得瑟,沒事找事。趙國國喪期間,全民沉浸在君主升天的悲哀氣氛中。魏惠王卻聽信龐涓之言,趁機攻擊趙國,趁人之危啊,國中無君的時候,覺得會大亂軍心。
也的確,這個時候,趙國的確士氣很低沉,沒多久就禁不住魏國的猛烈進攻,連連敗退,眼看國將不國了,趙國一個使者,嗖地到了齊國。并許諾,如果救了趙國,我會割一塊地給你齊國。齊國一聽,也是好事,OK,這事我幫你了,你等著,我馬上派兵!
于是他派了田忌當大將,孫臏當軍師,前去援助趙國。
然而孫臏就是孫臏,這個時候,他的軍事謀略,施展的淋漓盡致。他說了,看這架式,魏國現在派龐涓大部隊攻打了趙國,他一定是想把趙國滅國的,沒打算留一點點后手,這個時候,派出來的一定是精銳部隊,留在魏國的一定是些老弱病殘。不如直接攻打魏國國都,肯定一攻就破,這個時候魏惠王為了保國都,一定會讓龐涓放棄攻擊趙國,回巢救國,然后,我們可以在龐涓回籠的時候,半路殺他個人仰馬翻。
田忌馬上連連拍手稱贊,好好好,妙妙妙,哈哈哈哈,寶寶就這么辦了。
于是,他們按照孫臏的計劃,果真取得了好的成績,把龐涓殺了個回馬槍。
龐涓大敗,灰頭土臉地回了魏國。
然而龐涓有了這個教訓還不算完,正所謂不作死是不會死的典型,他過了一陣子,又鼓動魏惠王去打韓國,當時韓國勢小啊,經濟發展得也不算好啊。龐涓一琢磨,上回趙國吃了虧,這口惡氣在你韓國身上去了,誰叫你離我近,又是個慫蛋!
于是龐涓說服了魏惠王,帶著十萬大軍顛不顛地走了。路上兵分三路,對韓國進行了慘無人道地滅國式地攻打。
果真,韓國沒多久就支持不住了,于是派了使者,嗖地一下,又到了齊國,齊威王一聽,哎喲,我靠,魏國小子挺能得瑟啊,這次得給你來個狠的,治治你這個毛病。
于是,又派了田忌和孫臏去了。
要說名將交鋒,還是很有看頭的。孫龐之斗又上演了。
龐涓同學呢,本來這次是打算和孫臏一決雌雄。心里這口氣咽不下啊。
結果,這次孫同學來了個邪的。他知道龐涓有高傲的特點,于是假裝不與魏軍交鋒,魏軍一來就撤退,一來就撤退。
龐涓一看這個大好勢頭,于是有點麻醉了,他士氣大增,乘勝追擊。
齊軍也有意思,頭一天呢,營地里有十萬人的飯灶。第二天,還剩五萬人的飯灶。到了第三天,只有三萬人的飯灶了。
龐涓一看這個,哈哈大笑,說,齊軍果然是膽小如鼠啊,這沒幾天就跑得沒剩幾個人了,兄弟們,追!
然而,他犯一個錯誤,他讓步兵和運送物資的留下,慢慢在后面走,騎兵輕裝上陣,追上就殺了他們。而且他親自帶隊。
半夜到了一個叫馬陵道的地方,龐涓聽部下說前面有異物阻擋,于是舉著火把上前察看,隱約看到一行字,寫著:龐涓死于此樹下!
結果這時候,齊軍早已埋伏好的弓箭手,萬箭齊發,把龐涓的騎兵部隊幾乎全消滅了,而龐涓呢,也身負重傷, 并在最后撥劍自刎了。倒還算他有些骨氣。
原來,孫臏深知龐涓的脾氣秉性,知道他會輕敵,于是,他令弓箭手埋伏在此,并告訴兵將,如果看到火光,就開始射箭。果真料事如神!!
這就是著名的馬陵道之戰!
但素!但素!!這還不算完,孫臏帶領軍隊乘勝追擊,不但大敗了魏軍,還俘獲了魏太子!
嘖嘖!這次龐涓不但把自己作死了,還搭上了魏國的太子!
從歷史的角度看,龐涓,是一代軍事家,雄才偉略,創造了魏武卒的戰法,并使魏國強大。但是同時,他又喜好名利。其實他的失敗,也與魏國國君的昏庸分不開的。在龐涓的帶領下,魏國強大了很久,他一手支撐了魏國的軍事與經濟,創下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
然而,孫臏卻比龐涓多了一絲淡泊名利的特質,使他不對這些有所牽掛,更能看清時事,并且把軍事上的知己知彼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欣賞龐涓,雖然我戲說的時候,把他寫成了嫉賢妒能的小人,但是他的骨氣,他的雄才偉略,算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
我也欣賞孫臏,因為他聰明過人,因為他足智多謀。
只能說,兩虎相爭,必有一死!如此不相上下的兩個人,一定要有一個你死我活的下場。
而如今,不也是這樣的嗎?!古人如此,我們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