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座
2個星期前,我們敲定了辦公場所,從計劃的300平寫字樓,落地到按工位算的眾創空間,我也從走路上班5分鐘,變成了30碼開車1小時(關于車和柱子kiss的故事請看我朋友圈)。
聊(mian)天(shi)
接下來5天,只干這件事
如果每天聊2個人,一定是享受,因為每個人都特別有趣,比如夢想是廚子的視覺設計師、知道每個扣子拉鏈成本的買手編輯、熱愛黑膠唱片的女主播...
如果每天聊6個人,每人至少1小時,說實話,真想把我們想做的事情,放在喜馬拉雅上,或者優酷上,因為說話多真的會渴嘛~
閨蜜和我
昨天拉了一個閨蜜小群,天南海北的,我說“我創業了”,她們說“難道你不是一直在創業么”[擦汗.gif]
是啊,我是一個注定忙碌的人,從25歲第1次拿工資,將近10年的歷程,都在IT-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這條線上波動,還大多都是創業公司。
也許,我是一個喜歡變化的人,標簽從程序猿-淘寶店主-產品狗-運營喵,終于到創業合伙人,卻還是一只不愿將就的單身狗。
其實,我最是一個愛享受的人,喜歡租公司附近的房子,不管上海杭州;喜歡深夜喝杯小酒,無論是紅是白;喜歡一個人旅行,說不定會有艷遇...
就愛
好像又跑偏了,回來,聊聊我們要做的事兒!
以前讀過一篇文章,采訪一個鄉村小學校長,你覺得希望工程的價值是什么?他沒有說什么冠冕堂皇的標準用語,只是說“讀了書,村里的女娃兒敢講話了!”
還記得那個大眼睛的小女孩嗎?
教育促使女性越來越多的思考,社會也給予女性越來越多的機會,我們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在成長,希望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同時,我們也處在思維焦灼的碰撞期,我們依然會把握不好工作和家庭,我們依然會受到感情的傷害,我們依然在尋找真正快樂的事,不是外人看起來的,而是內心感受到的。
所以,我們孕育了“就愛”,想作為你閨蜜的存在,我們一起探索生活的趣味;一起撫平感情的傷口;一起分享自己的小宇宙,影響更多的人,這是對世界的善意,也是對時間的愛意。
遇見
現在的“就愛”還是一顆種子,只有這個剛出生20天的、還沒長開的、有點皺巴巴的公眾號(請搜索“就愛優閑”)。
不過我給你講啊,和TA溝通的時候,你可能會遇見:
一個叫“虛度子”的大叔(別問外貌),沒事兒就泡一壺普洱,和你講“子曾經曰過…”
[虛度子.jpg](設計師正在打稿)
一個叫“舊愛姐”的Lady(別問年齡),御姐身蘿莉臉,抱抱你說“沒事兒,你最美啦!”
[舊愛姐.jpg](設計師還在思量)
一個叫“小知老師”的亢奮青年(別問性別),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愛折騰愛搗鼓,在你耳邊碎碎念“想知道什么?找我找我!”
[小知老師.jpg](設計師仍在醞釀)
不瞞你說,我們現在的團隊吧,上到60后,下到90后,這一鍋人那真是:
虛度子:30年風云際會
舊愛姐:30年相愛相殺
小知老師:30年日新月異
才湊到一起的,著實不易,彼此珍惜!
為什么要說“一鍋人”?
今日小雪,宜火鍋,忌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