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6300字長文,前部分性冷淡,中部有高潮,看完大約需要15min。然而 沒排版。
前些天蛋解創業做一個關于90后創業的專題視頻采訪,我是第一個被錄的90后,很明顯他們是拿我開刀試水的,因為熟。我現在沒創業了,但作為一個95后會寫小黃文的老司機,我覺得也有必要寫一寫對95創業的看法。
自神奇百貨98年CEO跌下神壇后,少有95后創業者再被報道。是因為資本和創業者更冷靜了呢,還是95后創業者機智怕被黑,畢竟這是個只要你火就容易被黑的時代。
1.
曾有個認為ACG文化(二次元文化)是低俗且非主流的80后大叔問我,你覺得90后創業者和80后創業者有什么區別嗎?
我一邊抱著薯片看bilibili里的《變態超人》(把女生穿過的內褲套頭上就能變身擁有超能力拯救世界的激情故事),
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回答著:
“啊,80后啊,
大部分已經背起了家庭的責任,
要考慮的事情太多,
比如說你就要養你女朋友,
即使遇到了好的機遇是也不敢輕舉妄動,
做事情比較謹慎吧。
90后我不清楚,我就說說95后,
我跟你說啊,95后是非常無恥的一代,
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什么都不知道還沒有自知之明,
所以呢,他們敢去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情,
他們也不需要為他們的行為承擔什么太大的后果,”
我押了口碳酸飲料。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們什么都沒有。
大部分95后,大學生創業者,沒有自知之明,
什么都沒有,什么都不懂,
還覺得覺得自己叼叼的,
渾身散發著中二之光。比如說我。”
(此處變聲)
“哦嚯嚯嚯嚯真是無知無畏,
乳臭未干,出身牛犢不怕虎啊,
竟敢不怕死跑出來創業 ,
這他媽一看就是不靠譜的項目,
哈哈哈哈哈哈,我80后都還沒大成,
你個沒有任何積累的小屁孩就想飛了?飛了?了?
看著很多報道說90后創業失敗,
說實話我是有點小欣慰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散發著中二氣息的笑聲詭異的在昏暗的燈光中傳播)
大叔一臉黑線:“小朋友,別熬夜了,早點睡。”
“你全家都是小朋友”,我把吃完的薯片包裝袋遞給他,“喏,薯片還給你。”
大叔溫和的把包裝袋扔進了垃圾桶。
“大叔,祝你全家都幸福。”
好吧,看來寫段子的功力還需要提高,接下來寫正經的。關于95后創業這點事,扯到哪算哪兒。
2.
95后創業。社會對95后創業者的看法是:不靠譜,浮夸,都是泡沫。特別是前幾個月17歲神奇少女CEO王凱歆的黑事件,讓大眾對95后創業不靠譜的看法發酵到了極致。
我也認為不靠譜。不說95后,迄今為止,我還在知乎上和創業大街上遇到過一些90后創業者,可能連創業愛好者都算不上。他們說 :“我有一個價值上百萬的想法,就差一個CTO了”,“我的產品目標用戶是全國人”,“我只要把產品開發出來就一定會有很多用戶使用”,“我做的這個東西能顛覆XXX”,“我只要拿到投資就能賺很多錢”,“我只要把BP優化一下我就能拿到投資了”.......
對此,我想說。媽的傻逼你走開,我不想跟你說話。
這些人,要么沒有商業常識,要么沒有行業工作經驗,甚至不清楚想要促成一件事情,需要哪些關鍵要素。創業維艱,創業并不是有創業想法和錢就夠了,從根本上講,更需要一種商業能力。畢竟90后最大也就26歲,且不說怎么搞清目標市場、讓想法和產品落地、把產品或內容推出去,在領導力、團隊管理能力、資源整合與關系人脈能力,都還嫩太多。你能要求90后創業有多靠譜呢?
但95后真的是十分不靠譜的事情。可媒體今天告訴你這個90后的融了2千萬,明天那個95的又融了500萬,再明天00后都融了天使了,然后剛好你還認識他。然后你就暗想,他們這樣都拿到錢了,媽個雞為啥我就不能去搞創業融個資呢?
遂跟風創業。卒。
因為大部分你們在報道上,看到的全身散發著光芒、像是開了掛的95后90后創業者,是媒體公關夸大了事實,經過華麗包裝,吹捧出來的幻覺。讓你感覺創業很簡單的幻覺。
即便很多是被夸大的事實,但所有這些被報道過的、看似光鮮的95后創業者,沒有一個是第一次創業就成功的,他們都是連續創業者。
我們先說知名度高一點的90后創業者,以泡否馬佳佳為代表的、SegmentFault的高陽、計蒜客的俞昊然、編程貓的李天馳和孫悅、還有伏牛堂張天一、禮物說的溫成輝、快看漫畫的陳安妮、陪我的孫宇晨.......翻一翻他們的經歷,哪個不是之前創業失敗過的?有的還失敗過好幾次,還有的甚至從初中時代起就就在他熱愛領域深耕,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可能是你無法想象到的。
再說大家談論得比較多的95后創業者,口袋兼職的張議云,ERA的美女總裁徐可,野農優品的勾英達,豬豬旅行的吳俊杰,創業貓的孔慶勛,學霸來了的曲斐煊,神奇百貨王凱歆,Alicedream VR的武靖棋。他們的經歷這兒就不放了,通過他們的經歷來看,分析出他們的有以下特點至少占據一個:
在學生時期就已經在積累經驗,并且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家庭有背景有資本,從小接受的教育和眼界已經遠遠超過了同齡人。
很有想法,在中學時期就輟學不斷折騰,在比同齡人多出的幾年自由時間里,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人脈和資源,并且對行業已經非常了解。
從小拿獎拿到手軟,有著外人看來是開了掛的人生,不論家庭背景,這類人的人生注定不會平庸。
在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創造的紅利期中采取了飽和攻擊,說通俗點就是他們正是站在風口上的豬。
95后甚至是90后的你,你有滿足以上任意一點嗎?
3.
那么95后到底要不要創業?
羅振宇說:這是一個創業成本極低的時代。有人批評不應該讓95后去創業,因為他們什么都不懂,可我想說,他們什么也不會失去。
徐小平說:創業是人生資源總和的爆發。
有道理,確如此。可我的看法是:95后創業想創就創了,雖然失敗幾乎是必然的,但人家失敗管你屁兒事,人家多創幾次有了經驗后說不定就成了呢。
95后創業是自然的發展趨勢,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也會是95后的甚至是00后的世界。
怎么樣,狂妄嗎?是的,浮躁+狂妄。90后出生的時候,手機開始普及;00后出生的時候,互聯網開始普及;10后出生時智能手機到處都是;15后出生的,將會是是各種智能穿戴設備與物聯網。到底誰更能跟上時代?
我上初中2010年時才第一次使用電腦,14年有第一臺智能機,在15年的時候才知道有移動互聯網這個概念,勉強跟上了時代,還挺幸運的吧,真的挺幸運的。
95后這一代的幸運,來自于他們是最后一代從工業時代進入信息時代,又從前信息時代進入互聯網時代的群體。比起00后,他們更能理解先人的創新成果,從而有效的利用已有資源;同時,比起70后、80后,以及90后的前輩,他們正晉升為社會的新生力量,因而更接近未來。
很幸運,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你要創業就創吧,但你的創業不能對社會有危害,更不能對家人有危害,比如說你不能逼家人賣房。(¬_¬)
4.
你的創業是理智的嗎?
一個基友告訴我,他有一個正在創業的朋友,90后,什么都沒有,就靠著父母給的一點生活費。忙完一天的事情后,就在孵化器附近小公園的長椅上睡著了。第二天又是斗志滿滿的去上班。
基友問那個創業者,苦不苦。 當然苦啊,可那是我熱愛的事情,那是承載著我理想的事情。他邊說著眼睛里面似乎閃著光。你知道嗎,當你找到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時候,并為之付出努力的時候,你會發現全世界都愿意幫你。我看到我的項目每天都在推進,每天出現的挑戰一個個被解決時,那種成就感帶來的愉悅簡直了...
同是創過業的人,大概能體會到那種感覺吧。當一個人找到自身價值的所在的時候,找到他愿意為之奮斗的事物的時候,所有的身外之物和享受都不在乎了,生命里剩下的每一分鐘都是拿來實現自身價值的,連睡覺都會變成浪費。
即使過程很苦,但是心里很踏實:“你看,我又離夢想更近一步了耶。”
以上,是一個經過改良的治愈系雞湯創業小故事,當作為一個極端的案例。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在自己的經濟和溫飽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去做前期沒有造血能力的創業項目,無疑是作死。
畢竟生活過得拮據,是很難受的一種感覺,連見個投資人都沒有底氣,更別說有性生活這種事情了。但也有人說,年輕就該作死,試著突破自己的天花板,不然老了就作不動了。
無論怎樣,隨著你的心走就好。如果你不做這件事情會讓你后悔,那就去做。這可能就是90后普遍的一個特性吧:不用太功利,做我熱愛的事情就好。再或者:我就是這么不同,存在感就是我的糧食。
但我還是建議,如果你不是一個富二代,還沒錢,就先賺錢。缺少了底層設施,你追尋夢想的路上必然會受到很多阻礙,巨大的壓力 可能會導致人格不健全。
作為一個合格的創業者,應當自帶吸金屬性。不論是做生意還是工作,先積累經驗和人脈,最好能借著別人的已有的平臺和資源,去刻意培養自己的一些能力。
按同是95后創業者@王子健王子健寫的:
如果你現在很年輕而且出身在一個有資本有背景的家庭,你可以試試創業。如果不是,我希望你能明白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生命嘛,休輪公道。跟風魯莽創業,失敗率很高,把這時間拿來做能豐富你自身,投資你未來的事,遠比你現在創業要更具價值。多積累,厚積薄發,總有比現在更好的時間段進行創業。
也就是說,不一定非得要在沒錢沒能力的時候扯情懷。大多數時候你的能力是跟不上你的眼光的,中國人這么多,比你更牛逼的人肯定也看到機遇了,為什么別人沒有做?你的想法這么牛逼,憑什么能夠確定VC不會拿走你的想法自己干,用資本分分鐘碾壓你?
就是你的產品技術刁炸天,如果沒有行業資源和渠道,還就真可能推動不起來。比如說做VR教育內容的,可能就需要找一個教育局的人做股東。
想清楚,現在的你能力在哪里,你的底牌是什么,這個時間節點你最應該最適合做什么。雖說95后創業機會成本小,可以隨便試錯,但有時候,創業獲得的成長程度,還不如幫別人打工。
我遇到過一個創業者,他是這么干的:找到一個他將要創業的領域的已經在盈利的公司,不論薪資高低,進去干上幾個月,把公司上下全部摸清一遍,包括每個人的職能和公司業務是怎么整的。然后,他再出來創業的時候,怎么去組一個優秀的團隊,怎么去避開那些行業的坑,心里就有底了。
這就是中庸之道:能屈能伸。
不要認為不扯上互聯網的創業就不是創業,只要你能為自己創造一個就業機會并且活得好好的,那就是算是創業。創業有分情懷與不情懷之分,如果你的創業,是一件既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情懷的,又能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那自是極好極好的。
5.
我見過的靠譜的95后創業者還是有很多的啊,跟他們聊天讓我簡直想跪下的那種老司機。這一段略長建議跳過直接看第6段精華總結。
leopard VR的CEO 張鵬
剛融了300萬天使做VR游戲的95后創業者張鵬,高中時就輟學做電商,而且他真正創業之前,已經做了兩年CTO了。他跟我聊到教育,他問我如果要把教育產品或者培訓班賣出去要怎么搞? 他出了一個大招:2萬塊錢的輔導班,誒,報班就送ipad;1000塊一套的教學產品,嗯,買了就送100塊LOL點券。
哈?我一臉懵逼。
你看,家長的需求是什么?讓孩子學習啊,孩子的需求是什么?玩啊,數碼產品,游戲點卡。孩子想要這些東西但是拿不到,但是孩子跟家長說:我要學習。那你說有多少家長會拒絕幫孩子購買學習產品呢?
........(此處省略萬字)
我做事情,憑的就一句:發現需求,并滿足需求。談合作甚至融資都是這個理,投資人不是慈善機構,你要清楚投資人的利益需求,然后用各種手段滿足投資人,在這個過程中你就能達到你的目的。
gospel CEO 謝揚
這是一個96年的小伙,謝揚,之前做死過兩個項目,最近項目拿了pr-A輪投資,做的是可視化IDE+容器云,用來解放程序員雙手的編碼工具,他本人8年開發經驗,代碼寫得出神入化。我從未見過比這貨執行效率更高的人,異常勤快,整天跟打了雞血一樣。在我看來,他帶的開發團隊進度快得簡直像在飛一樣,他每天晚上還在更新微信公眾號。對于他本人,我是大寫的服,即使二流的想法,他也能執行成一流的成果。
昨天他給我看了一個新聞,國外有一個和他做的類似的產品融資650萬美元,他高興得不得了:成功案例啊,我的產品要趕緊上線測試,跑出了數據,prprprpr后,拿下一輪投資又會順利很多呢,應該還能招到更優秀的人來和我一起干!然后這貨又跟打了雞血的屁顛屁顛干活去了。他一天15個小時都在工作,要的就是這份熱血和激情。
代言寶CEO 盧教
代言寶的CEO盧教是個泛95后,高中就輟學已創業3年,也是技術出身,2014年就已經拿了天使,現在公司發展非常好。他跟說過一句話:任何一個創造者,在他人生中都創造過無數垃圾。永遠不會有一次就成功的創造者,只有連續創造,大量創造的人,才能最大概率的人自己的作品有成功的可能性。
不明覺厲,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你知道北京凌晨4點是什么樣的嗎?一個星期里至少有5天,我看到他凌晨4點還在碼代碼開發算法,他團隊的人在中秋節當天還在給客戶拍視頻樣板,現在他自己又打算開始搗鼓云計算的企業服務這方面的東西。這便是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吧。賺錢的事情要做,有意義的事情也要做。
什么?舉的幾個例子都是技術出身的創業者?可能是因為我也是技術出身的吧......我來回折騰做死了好幾個項目了,預感下一個項目會成。95后,多大點的毛孩子,能指望他們有多少行業經驗積累呢。所以,他們大多數是靠電商、技術、內容發家的。
星籌寶CEO王子健
此子低調至極,做的是眾籌。也是創業邦、i黑馬、投資界、億歐網、艾瑞、眾籌之家、鳴金網、金評媒、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平臺的專欄作家。這兩天寫了篇《國內首款眾籌破億的產品誕生,說它不是刷單你能信嗎?》被各大媒體轉載,光是在今日頭條上的閱讀量就超過了40W。王子健說: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積累的,堅持自己的厚積薄發。據了解,王子健17歲就開始創業,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最牛逼的是他擁有寫作這個神技能,這個技能帶來的好處是:他跨界、獲取信息和人脈的速度與質量就遠遠超過了他人,并且這種方式建立的人脈有足夠的信任基礎。
人成長到這個階段,成功的定義,就不是你學到什么了,而是你做成了什么事情,是你積累的資源與人脈,是社會對你的認可。一個人的社會價值,就是他所有社交關系的總和。成功,要積累的是別人對你的信任。
只要他自己不作死,未來必然會走得很順暢吧。
最后再說一個非技術出身的妹子吧,一起吃過飯但不熟,那是一個看起來弱不禁風的95后美少女,居然帶了一個有10多人公司,不干其它的,就是包裝網紅,簽約各個平臺的直播。雖然沒有融資也不是什么大生意,但有很健康的現金流,這就已經很棒了啊。
多勵志啊。很多95后創業者,并不浮夸,他們正在所熱愛的領域里一步一步踏實的往前走。僅僅只是有一些個例,讓社會對95后創業產生了偏見。
6.
總結
到現在,最大的95后已經21歲了,95后創業者嶄露頭角也應當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這個時間節點,95后的創業成功概率是還是還是低得驚人,畢竟95后閱歷和經驗就擺在那里,95后不論是在領導力、團隊管理能力,還是資源整合與關系人脈,相對95前都要弱。
但總體來說,95后創業者是非常有潛力的,95后相對80后、90后,有更多的創新能力、創意、另類思維,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他們對產品也有更強的原生感覺。90后、95后他們正在成為推動消費的主力人群, 可以說年輕人代表的是未來的用戶走向,沒有誰比年輕人更了解年輕人。年輕人,會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回應他們所繼承的這個時代。
可你真以為,你會寫個代碼,做過淘寶電商,線下開過小店,寫得一手好文字,或者畫畫不錯,做的視頻有趣,你創業就能成功嗎?
這是很有可能的[嚴肅臉]。這一代的青少年,有著將絕望和挫折變成積極行動的力量。
進入了95時代,創業變得很奇妙,像是在玩游戲,一個資本、產品、市場和用戶組成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你可以在里邊自黑自嗨,但如果你具備著帶一大群人跟著你一起嗨的能力,并且能他們嗨了之后,自愿拉更多的人加入這個游戲中,并為獲得持續的存在感、榮耀感、分別心充值買單,你成功的概率就會增大很多。
扯遠了。總之呢,創業是一個不斷學習、成長、反思的過程。遇到問題并把問題解決了,那就是非常美好的人生經歷。創造和改變能讓人一直充滿著希望。
相信,只要堅持做好一件事情,就能改變世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