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岳村鎮(zhèn)任崗村看了百畝牡丹,興致勃勃。古人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滿于海”,看著滿坡遍野的牡丹,我情滿于花,情溢于野。
放眼望去,朵朵牡丹,潔白無瑕,象一朵朵棉花,有的熱情綻放;有的羞澀地打著朵兒;猶如碧天里的白云;也像碧海里的鼓起的風(fēng)帆。怪不得唐朝人從牡丹含苞欲放的時候開始,詩人們就開始揮毫動筆,描寫看花賞花的情形,以致于詩書滿架塵。"青苞雖小葉雖疏,貴所高情便有余。"(孫魴《題未開牡丹》),“朝日照二八攜酒看,暮風(fēng)吹落繞欄收”。都盡情抒了人們對牡丹的喜愛。
牡丹是富貴之花。北宋哲學(xué)家周敦頤在《愛蓮說》里說道: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蔣大為在《牡丹之歌》中唱道:啊牡丹,百花叢中最鮮艷;啊牡丹,眾香國里最壯觀;有人說你嬌媚,嬌媚的生命哪有這樣豐滿;有人說你富貴,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
所以,牧丹也是嬌媚艷麗之花。
唐朝的劉禹錫就寫了一首《賞牡丹》的詩: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這首詩就寫出牡丹的嬌艷:“妖無格”,“真國色”寫出了牡丹的富貴,“動京城”充分顯示出牡丹的美麗和國人對她的喜愛。
牡丹還是歷經(jīng)艱難,樂于奉獻(xiàn)之花。正如牡《牡丹之歌》所唱的:冰封大地的時候,她正蘊(yùn)育著生機(jī)一片;春風(fēng)吹來的時候,把美麗帶給人間。梅花香何苦寒來,沒有一番寒徹骨,哪有香氣撲鼻來?
生活就是如此。有耕耘,才會有收獲。如花的美景,努力追求才會賞到。回想我們來賞花的時候,烏云密布,狂風(fēng)大作,飛沙走石,樹枝都刮斷,眼看著一場暴雨要來,老公都要掉傳車頭,打道回府了,姐姐堅持要來,我們頂著風(fēng)雨,誰知道到這兒雨過天晴,也許是牡丹被我們的執(zhí)著感動了吧,讓我們看到了最嬌媚的花朵。
生活中有鮮花,也會有風(fēng)雨。風(fēng)雨無阻,鮮花常在。無限嬌媚在曲折的路途上,好事多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