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 宋代“分茶”
本課我們繼續練習說明文類的閱讀。再次提醒同學們,閱讀中,特別是說明文類的閱讀中,必須一手握筆,將發現的重要語句標記出來。這個習慣可以幫助你更快速地定位到關鍵信息,并且會節省很多閱讀時間。
名篇精讀
宋代“分茶”
⑴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中有兩句詩:“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一些選本將“分茶”釋為“品茶”。薛瑞生先生撰文,認為“分茶”并非“品茶”,而是“用煎好的水去‘點茶’,然后分給吃茶者”。薛先生對釋“分茶”為“品茶”的批評是對的,但對“分茶”的解釋卻難以服人。
⑵觀陸游《臨安春雨初霽》全詩,可知“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是說在百無聊賴中以“閑作草”與“戲分茶”來打發時光,排遣苦悶。其中“戲”字給“分茶”定了性質,即“分茶”既非品茶也非“點茶”,更不是用煎好的水去“點茶”再分給吃茶者。宋人楊萬里有一首專詠“分茶”的詩《澹庵座上觀顯上人分茶》,其中“紛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等句,是說“分茶”乃一種能于茶湯面幻化出奇異物象的供人觀玩的游戲。這種游戲在陸、楊前的五代、宋初人陶谷所著《清異錄》卷下《茗荈》條記云:“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時人謂之‘茶百戲’。”陸、楊詩中的“分茶”無疑就是這種早已存在的“茶百戲”或曰“湯戲”,但在宋人詩詞中不見“茶百戲”或“湯戲”之稱,蓋其初起俗稱“茶百戲”,而文人參與后又給它起了“分茶戲”的雅名并簡稱“分茶”而已。
⑶至于“分茶”與當時盛行的“點茶”有什么關系?“分茶”即“點茶”是薛文與茶學界共同的觀點,但楊詩所言“分茶”畢竟與宋徽宗《大觀茶論》中寫的“點茶”不同,故持此觀點者又說“分茶”偶爾又專指點茶法中特有的技巧。雖然目前將宋人詩詞中的“分茶”均釋為茶游戲尚有一定困難,有時解為“點茶”似乎可通;但可證“點茶”為茶技藝者無任何記載,而“分茶”為茶游戲畢竟有陸、楊詩與《清異錄》可證。
⑷宋代還盛行“斗茶”,它與“分茶”又是什么關系呢?薛文又說:“正因為‘分茶’是一種技藝,才有‘斗茶’之舉;‘斗茶’即‘分茶’的本領,相去僅‘一水二水’而已。”此乃不了解“斗茶”歷史之誤。唐代已有比試煎(烹)茶技藝的,又稱茗戰。宋人撰《梅妃傳》記唐玄宗語:“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斗茶今又勝我矣。”至宋,煎茶方式發展為“點茶”,“斗茶”則變為斗“點茶”。建安斗“點茶”以湯面水痕出現早晚定勝負,即宋徽宗《大觀茶論》中所言“相去一水二水”也。是否有斗“分茶”,則值得懷疑,因為“分茶”所幻化出的奇異物象須臾即散,沒有分辨優劣高下的時間。
【閱讀題】
1.請根據作者的觀點,對“分茶”“點茶”“斗茶”分別作出解釋。
2.在作者看來,“分茶”確實不能釋為“品茶”,不屬于這一看法依據的一項是
A.“戲分茶”的“戲”字給“分茶”定了性質。
B.楊萬里“分茶”詩揭示了“分茶”的性質。
C.陶谷《清異錄》中描述了“分茶”的情形。
D.文人參與“分茶”活動后又給它起了雅名。
3.第⑴段中作者說薛瑞生先生“對‘分茶’的解釋卻難以服人”,就全文看,作者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請分條概括。
4.對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的“茗戰”發展至宋代,便成了“斗茶”,這二者在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
B.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的繁榮時期,與茶有關的詩文作品和理論著作頗為豐富。
C.宋徽宗《大觀茶論》中對“斗茶”有所記載,此論著否認了斗“分茶”的說法。
D.薛瑞生與本文作者對“分茶”的理解不同,使得他們對“斗茶”的理解也不同。
小試身手
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制度,現代社會是建立并運作在信用制度之上的。現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信諾哲學以及由此產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現代的“信用”與古代的“信諾”卻有著明顯的區別,最根本的區別在于一個“用”字。古代人的信諾是一種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經濟和人身依附關系所決定的一種個人道德品質;而現代人的信用制度則是一種契約關系,是由工商經濟和相互依存關系所決定的一種互惠制度。古代的信諾只是涉及到少數人的事情,而現代信用制度則涉及到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古代人是否守信諾,只會造成道德上的益或損;而現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受的懲罰主要是經濟和法律上的。
現代信用制度,包括信任關系、信用項目、信用卡和各種信用貸款等,構成了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現代信用制度具有加快資金周轉、穩定金融市場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宏觀作用。對個人來說,具有化困難于無形、集眾力于一身的社會促進功能。就拿信用貸款來說吧,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有資金短缺的時候,不借貸就會失去一次發展機遇,中國不少的知名企業家都是靠借貸起家的。新的觀念告訴我們,對個人來說,信用貸款不是消費,而是投資。現代人應該變信貸負擔為實現人生目標的階梯,變信貸壓力為堅決履行信用的動力。
社會人群相互的信任關系是推行現代信用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發展信用制度的基礎。現代社會是有機團結的社會,在現代社會中,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是人際關系得以建立和維持的黏合劑,否則就沒有長期穩定的人際關系或可靠的朋友。具有信任特質的人更容易接受他人,更容易接納新生事物,更容易從社會和他人那里得到助力,更容易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目前國內不少人對信用制度還不太適應,助學貸款在大學校園受阻就是一例。助學貸款是信用貸款的一種,它的需求量其實很大,可是一些貧困學生特別是來自農村的貧困學生對此卻并不感興趣。助學貸款打破了小農經濟以季、年為基礎的自然平衡原則,即便是采用國家貼息的形式,在一些學生家長看來也是“寅吃卯糧”,這為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觀念所不允許,自然被家在農村的學生家長視為畏途。雖然大學教育使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與他們的父輩不同,但是鑒于對未來工作不確定性和還貸壓力的考慮,在助學貸款實施伊始,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還無法立刻接受“未工作,先負債”的理念,他們還沒有勇氣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我國目前實行信用制度的法律條件不夠完善規范,社會信用程度普遍比較低,信用風險較大,信貸手續復雜,這些都影響了信用制度全面有效的推行。
1.文章論述了現代的“信用”和古代的“信諾”,對此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是從現代信用制度和古代信諾哲學的產生原因、涉及范圍、獎懲辦法這三個方面來闡述二者的區別的。
B.“區別在于一個‘用’字”的意思是說:“信用”不僅體現了古代的“信守承諾”,而且突出了“信”在現代社會的使用價值。
C.古代的“信諾”講的是道德品質和人格操守,強調“義”;現代的“信用”只講經濟上的互惠,強調“利”:二者是對立的。
D.現代的“信用”已成為社會的基本制度,古代的“信諾”僅是一種哲學理念,它們都與社會經濟形態無關。
2.怎樣理解信用貸款“不是消費,而是投資”?請根據文章內容作簡明的闡述。
3.“助學貸款在大學校園受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請根據文章內容用一句話概括并予以簡要說明。
4.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現代信用制度的發展有其歷史淵源,但由于經濟、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現代人尚無法接受。
B.現代社會不能沒有信用制度,這種制度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解決個人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困難。
C.現代人要具有信任特質,要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社會發展同步。
D.現代人不守信諾,法律條件又不完善,再加上千百年舊觀念的束縛,現代信用制度的建立舉步維艱。
披沙揀金
字詞
- 排遣
- 盛行
- 驚鴻
- 契約
- 互惠
- 寅吃卯糧
- 螃蟹
- 負債
- 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