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周我們的主題,繼續研究《孫子兵法》,《軍爭篇》日:“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 ? “所以用兵的方法,敵人在高處,不可仰攻。敵人從山丘上攻下,不要逆向攻擊。假裝敗北的敵軍不要追,強大的敵人暫時不攻,作誘餌的敵軍,不要上鉤。敵軍退回本國不要攔截,包圍敵人要留缺口,敵人到了絕境可能拼命。”
? ? 以上戰術原則,廣為流傳,特別是佯北勿從,假裝敗退的敵人不要跟從,指不定就是口袋等著你往里鉆。如此標配戰術,火星人都知道了。但是,真正到了戰場上,無論是身經百戰的麥克阿瑟還是紙上談兵的趙括,都沒法判斷眼前的行動是不是假裝敗退,還是不知道餌里面有沒有鉤。
? ? 秦趙長平之戰,趙括就違法了以上戰術原則,“佯北勿從,餌兵勿食”,導致趙國被坑四十萬卒。 戰斗過程是這樣的:秦軍先派出餌兵,然后佯北,趙括即刻率大軍追擊。秦軍將趙括引到預設陣地長壁,秦軍主力已經布好陣地在那里,就等著趙括來。這就是秦軍預先設置好戰場,在長壁與趙國決戰,等著趙括來鉆口袋。孫子說“知戰之地,知戰之日”“能使敵自至者,利之也”。
? ? 趙括被阻于長壁,作戰不利,準備退軍,這時秦軍預先埋伏在兩翼的二萬五千奇兵出擊,穿插到趙軍身后,占了西壁壘高地有利地形,擋住了趙括退路,并切斷了趙括與大本營的聯系。趙軍被分割為二。白起再派出五千精騎,插到留守大本營的趙軍營壘間,牽制趙軍行動,切斷所有糧道,讓趙軍動彈不得。
? ? 趙括被圍,只好筑壁堅守待援,白起一刻也不讓他休息,輪番派出輕騎攻擊騷擾。秦昭王接報白起得手,即刻出發,親自到前線河內,發動當地十五歲以上男子全部參軍,投入長平戰場,徹底包圍斷絕趙軍糧道和外援。趙括斷糧四十六日,趙軍達到了相互殘殺食人的地步,只得孤注一擲突圍,結果趙括陣亡,趙軍投降,四十萬人被活埋。
? ? 趙括熟讀兵書,為什么會犯這么簡單的錯誤呢?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這話大錯!見過豬跑,不等于知道豬是怎么回事,一定要親自吃過豬肉了,才知道豬是怎么回事。更何況趙括見的豬跑,是在書上跑。地里跑的豬他還沒見過呢!
? ? 所以讀書、學知識,聽課程,每了解到一點信息,知道有這么一條了,我們就以為自己懂得了。然而這不是真的懂得了,一定要實踐過了,練習過了,才算開始懂得了。而能夠得到何種程度,還不一定,還要考自己永無止境的學與習。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到”的時候其實不知道,一定是練習過了,實踐過了,自己有直接的、真切的、獨特的體會,才真開始懂得了,才能夠不亦樂乎!學而時習之,所以學者將以行之也。
? ? 所謂的“紙上談兵”,就是似乎什么道理都知道,一但遇到現實生活中的兩難與矛盾,又糾結不已、判斷不了,一采取行動就犯錯誤,那就不是真知道。從不知道不知道到知道不知道就是進步,《孫子兵法》就算沒有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