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0 ?MON ? 晴 ?廣州
踐行早起的第13天。
早上的這160分鐘,如何利用才能更加有價值。我在不停的做出小調整。
正好最近在閱讀成甲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才意識到早起這件事情其實也是可以用知識管理建立模型來獲得更大的收益。
1.做出假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最開始的幾天,我對自己早起后要做的事情做出了“假設”的安排,于是有了泡咖啡,做有氧運動,閱讀,聽音頻節目,練習英語,做早餐等內容設計。
2.采取行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從決定早起后,就馬上開始了行動,并按照設計的內容執行任務。
3.記錄數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每天在出門后去公司的路上,我會利用這40分鐘左右的時間,把早上所做的事情和所花的時間記錄下來,并對早餐和當天的服裝搭配進行拍照,發布在朋友圈和微博上。一來作為記錄數據,二來也是希望讓大家來知道這件事,促使我更長時間的去堅持。
4.觀察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向內,觀察自身身體狀態的感受,是否疲倦,是否影響全天的工作精力,閱讀是否比平時有效率,知識的吸收是否更系統化,早餐是否營養科學。向外,朋友圈里朋友們的意見和反饋有哪些,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等等...
5.反思修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每天晚上睡前對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并做文字記錄。對自己感受不合理的安排進行調整。比如之前做的是強度比較高的有氧鍛煉,導致全身肌肉酸痛,影響了后續的精力分配。因此把運動方式調整為做瑜伽訓練,還購買了瑜伽輪作為輔助工具。身體感受就舒服多了,同時也對因長期伏案工作導致的腰背疼痛有很好緩解作用。再比如,之前有計劃做英語朗讀,可是怕影響家人,于是換成了英語聽力訓練。
就這樣把行為設計成一個模型,不斷循環的進行“假設——行動——記錄——觀察——反思”,刻意練習后,內化成自己的學習成長工具。
如同書中成甲在自序里所說:
當我們理解了底層規律在知識管理體系中的價值后,學習就變成了一個生長和創造的過程:知識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點,而是彼此聯系、相互接觸、甚至在一次次的相互作用中,不斷產生新的啟發和認識。知識開始了自己的生長!
我在做讀書筆記時,在這句話的旁邊批注了六個字:“知識的智能化”。把閱讀和實際體驗結合后,并得以驗證,真的是一種很爽的感覺。
今天早上的160分鐘是這樣度過的:
5:00--5:20 ?洗漱,聽得到app知識新聞。
5:20--5:40 ? 瑜伽輪練習。
5:40--6:30 ?閱讀《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6:30--7:10 做早餐,拍攝早餐照片,并吃早餐。聽《李笑來:把時間當作朋友》。
7:10-7:30 ?化妝,聽英文。
7:30--7:40 ?拍攝當天的服裝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