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我在朋友圈看到好友分享了參加好報寫作群的動態。自那時起,我就一直惦記著,心里也萌生了“什么時候我也參加”的想法。直到最近,關注了好報,參加了這一期的寫作群。
2016年8月2日,周二,下午4點。我在家,搬了一個小圓凳坐在客廳的茶幾邊開始寫作。
本來想拿一個新的筆記本,以一種具有儀式感的開端作為這次好報寫作的開始,但是想了想又作罷,拿出了曾寫日記的硬皮本,在剩余的幾十頁的空白處開始寫。因為我想,今天只是一個像線頭一樣的開始,在接下來的30天以及更長遠的以后,我會用紙和筆、手機軟件、電腦等工具進行寫作,說不定哪次會用錄音來記錄素材。那么這種用新的筆記本開始的儀式感也就沒有那么重要了。寫作(素材、想法、感悟的收集)是可以隨時進行的。
今天早上聽了管理員的寫作分享心得之后,我對自己的寫作心態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一方面,過去我的寫作幾乎都是個人內向行為,以手寫日記為主(工作中寫過的通訊稿件和雜志短文都是應需要而寫的,數量不多,不算在內)。以前我的文字都是都是不對外的,不愿將自己的心事、所思所想公布于眾,羞于分享,認為公布于眾不能自我解惑,也不能治愈自我,卻暴露了自己的軟弱與淺薄。這種想法和行為必然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具體是什么,我還沒有找尋到。
另一方面,非常欣賞大咖們寫的深度好文,認為那樣水準的文字才可稱之為高大上,而自己深度不夠,寫不出那樣的好文章。久而久之,長時間不去挖掘自己的獨立觀點,很容易就將他人的觀點當做自己的,這種缺乏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認同感,讓我認為,還有什么好寫的呢,能寫的別人都寫了,我看看就好了。
幸好,我一直都認為自己能寫點東西,這種迷之自信來自哪里(如果這也算一種自信心的話)?我不知道。
周沖說她喜歡寫作。這種對寫作的喜愛讓我羨慕,因為我從未體會過。寫作,對以前的我來說,是一種封閉的自我探索的方式。現在,隨著生活的經歷和內心的成長,我開始接受自己慢慢的轉變這種封閉的方式,轉向放開自己,不再拘泥、狷介,釋放一些東西,同時接納更多東西。
寫作是我進行自我探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