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大好像就越害怕過年。雖然我從小就沒有期待過過年這種感覺。特別是人之初老卻還沒有成就,就更覺得過年回家是一場艱難的約會了,可是艱難赴約成了每年不可避免的心里斗爭。
從職場回到生活,從工作的城市回到父母在的那個地方。從身體到心靈都是一場旅行,一個假期。在外面混久了慢慢開始不會報喜不報憂,因為裝得真的挺累。想想剛工作那會一回到家還會大包小包的拎禮物,準備好紅包給父母一點心意,甚至帶上愛美的媽媽去買點首飾,或者帥氣內斂點爸爸買件上千的外套,盡管他們再三推辭我也不由分說的要買給他們,說爸媽我在外邊過得很好,現在是我來孝順你們的時候了。爸媽頗感欣慰,樂呵的接受過年的禮物了。看著自己的錢包滴血也覺得沒什么,反正還會賺,自己一定會越賺越多,在外頭也不用他們掛念。可是年復一年回去的我已經開始疲憊于這種狀態,不想去張羅什么,飯桌上的話也越發的少,從喉嚨里久而久之就想丟出一句話,麻痹飯桌上話那么多,吞那么快的菜咽那么快的口水,飆話飆得真的不累么?就算不會腦供血不足也應該會有嚴重的咽喉炎吧?至于至親的父母,我便更加沒有這個心情了,工作上的疲態好不容易的年假就是一個放松心情拋開工作的機會,在父母面前做真實的自己遠遠比裝起來的自己過得舒坦。如果從一個裝累了一年的地方回到家鄉父母的身邊還需要繼續裝著,豈不是太不值得。媽媽真知道你那么艱難,裝得那么辛苦,她會高興到哪里去?所以我也不記得從哪一年開始就真的聽了媽媽的話,你什么都不要買,提來提去多麻煩,自己平平安安帶點假期要用的東西回來就好。于是我就空手回來了。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有過女兒回來會帶上禮物的期待,但是我知道他們想讓我回家來吃點好的,多吃點,在他們身邊多轉悠轉悠是一種幸福。
父母總是期待自己的孩子是最獨特最聰明最有出息的那一個,并且自己這樣相信,即使花上很多年的時間都還沒有成為最獨特最優秀最會賺錢最有錢的那一個。始終抱有幻想和希望,祈禱從還沒出生開始,到上學時不停的向周圍人炫耀自己孩子的優秀,到成年后怎么怎么光鮮亮麗的工作,到成家時候優秀到娶妻嫁女對方都配不上自己娃,到他們的孩子在出生又是一段循環。而過年回家遠遠不是只有催婚一個話題,真的不是。七大姑八大姨的那檔子事真的沒有人會問,現在都是管自己家的還來不及怎么會管到你?或者說現在連自己都管不好的人多了去,真的沒有閑工夫關心你的屁事。自己孩子的優秀外人又怎能懂?抱有這個心情和愛的,只有自己的父母,回家斗斗嘴,嘮嘮嗑,陪伴是一種愛的回饋。雖然你能回饋的真的是那么的有限。即使是拖著疲態回家,也要在過年的時候在家里度過這個不長不短的假期。
艱難無時無刻不在像我這種思緒又多能力不足的人身上體現,能力駕馭不了想要的生活卻得往下抗的時候,回家過年就是一種救贖,一種在家里充電的方式。人生就是這樣,在害怕的路上一路往上爬,或許你智商有限。情商也欠佳,可是至少那條害怕的路的終點,有愛,有溫暖的燈光,有想要的生活。
所以即使我很害怕過年,可是我還是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