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時候,常常看到有些同學每天早上很早到校,上課也超級認真做筆記,晚上也學到很晚才走,但是成績卻常常在原地踏步。
工作的時候,常常看到有的同事每天早早地就在辦公室,工作的時候也跟打仗似的,別人都下班了他還在習慣性地加班,但是每次升職加薪都輪不到他。
在朋友圈,我們也常常看到有的朋友整天在讀書學習打卡,希望大家一起見證他的努力。但是他真的進步了嗎?大部分人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實際上并沒有多大成效。
我們常常用表面上的勤奮告訴來別人、來麻醉自己我們真的很努力,但久而久之,我們還在原地打轉,這種就是典型的“偽勤奮”。
勤奮之所以無效,是因為你的勤奮是偽勤奮,是沒有目標、不計結果的瞎忙,或者是低質量的勤奮,做事不講究方法和效率。而絕大部分人的勤奮都是偽勤奮。
一、幾種低質量的做事方式正在毀了你
盡管不想承認,但是我們“偽勤奮”的樣子真的很蠢。
1.拿到任務就開始做
工作中,我們常常一拿到任務就開始做,沒有用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這項任務的目的和想要達成的效果,結果常常花費了大量時間完成任務,效果卻不是領導想要的。
2.做事不分輕重緩急
很多人做事前,常常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然后就開始盲目地努力。工作中有多項任務,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分事情的輕重緩急。有的人還會同時進行多項任務,任務這樣可以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結果發現到頭來什么事情也沒做好。
3.總定不切實際的目標
有的人不考慮自己的時間和能力,會在一天制定多項任務,但事實上這些任務根本不可能在一天完成。
于是在工作中,就會不考慮質量地瞎忙,最終工作的完成情況還不如少定幾個目標來得好,只好用無止境的加班來彌補,形成惡性循環,甚至沒有了工作的熱情。
4.以為延長時間就能換來上升空間
很多人認為只要足夠努力,延長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但事實上,人的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就像一條拋物線一樣,一旦到達了峰值,工作和學習效率就會逐漸下降。得不到休息、超負荷的勤奮,只會讓你的效率越來越低,甚至對于學習和工作本身產生厭倦感,這樣的努力是沒有意義的。
二、6種方式助你告別偽勤奮
偽勤奮者習慣于做事,而真正勤奮者習慣于把事情做好,這是二者最大的區別。聰明的人會將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而不是低質量的努力上。
1.做事一定要有目標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一書中說:“任何沒有計劃的學習,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沒有走心的努力,都只是看起來努力”。
沒有目標的努力只是在浪費時間,只是在用“偽勤奮”來掩蓋自己的迷茫和懶惰。如果做事之前就有明確的目標,那你會很明確你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會根據目標做好時間的安排,而不是沒有方向的瞎忙。有目標的勤奮可以讓你做事有章可循,提升工作效率。
2.深度思考后再努力
在互聯網時代的浸淫中,我們的想法常常浮于表面,我們常常只是想著我們看到的以及我們想要的,而沒有進一步的思考。
對于工作生活中碰到的事情,我們應該多思考,多研究背后的真相和邏輯,而不是人與亦云,浮于表面。剛接手新任務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思考這項任務的目的是什么,想要達成什么樣的效果,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高效完成工作,千萬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彌補戰略上的懶惰”,有時候努力錯了方向還不如什么都不做。
你比別人思考得多,認識問題越深刻,你就越具有不可替代性。
3.杜絕幻想,重視結果
在接手新任務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對于任務本身以及自身能力錯誤地預估,導致眼高手低,對于任務的完成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做事的過程要注重階段性的反饋,如果工作進行了一段時間,發現結果遠遠偏離預期,可能目前的工作方向或方式是錯誤的,要進行及時的反思和調整,并積極聽取別人的意見。
4.做事專注,拒絕拖延
分心是這個時代最大的陷阱,缺乏專注力是我們大部分人最大的問題。
專注于當下的事,盡量避免一心多用,不要被一些小事干擾,更高效地處理當下的事情,避免懊悔焦慮的情緒的產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面對新的事情。
5.勞逸結合
科學研究表明,人專注的狀態只能保持在90分鐘左右,超過一定時間你的工作效率會降低,應該適當休息一下。
整天埋頭苦干,超負荷地工作,會讓你工作也做不好,狀態也不好,產生疲憊感。
勞逸結合更有利于精力的集中,更高效地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可以感受到工作的樂趣。
6.定期復盤
定期復盤,對自己過去一段時間學習和工作上的努力做個總結反思,以及做下一步計劃。總結之前的努力哪些地方做得好,值得借鑒,反思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今后如何改進。
一味地瞎努力,而不對自己的努力成果進行階段性的復盤,你會看不到自己的短板,也看不到自己的成長。
偽勤奮者很多都是“好演員”,可怕的不是騙過了別人,怕的是連自己也相信自己很努力。
偽勤奮沒有任何意義,只會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因為結果是不會陪著你“演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