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4——“積累”的力量

“積累”是本書的最后一章,在我看來這也是本書的核心概念,之前那些章節所講的各種方法想真正于自己的思維融會貫通為自己所用,歸根結底是需要不斷的“積累”的。

在本章李笑來老師通篇講了“理財”,通讀了本章發現李笑來老師所講的“理財”不僅僅是金錢方面的積累,而是涉及個人素質的全方位提高,為此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立即執行

在李笑來老師看來理財這種事情,越在越好,道理再明白,不去執行,整日空想結果都是然并卵。所以,要拒絕拖延,立即執行。

2、自律

首先,想要“理財”,擁有本金是先決條件,也就是先存錢,完成本金上的原始積累。這就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也就是避免過多消費,比如非必需的甚至是滿足虛榮心炫耀性的消費能省則省,消費性的透支是不可取的。當然,節省不意味著對自己過于苛刻,更不是非要犧牲自己的生活質量,比如想買書這種投資自己的錢是沒必要省的。

其次,過度消費很多時候就是“閑的”,所以為了避免自己過于閑散,為自己培養一些不需要過多花錢的愛好,比如閱讀、寫作、畫畫之類的,不僅可以使自己充實起來還可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3、不斷“積累”

想要學會理財,理財方面的知識是需要不斷的學習并積累的,比如投資大師巴菲特,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在投資領域不斷地積累,據說他曾經看完了整個圖書館里關于投資方面的書籍,即便是現在每天閱讀財報都是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除了技能上的積累之外,資本上的積累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掌握多元化掙錢的能力,在李笑來老師看來要盡可能掌握“躺著也能賺錢”的能力,比如固定資產帶來的收益、擁有的股票帶來的分紅、出版的書籍產生的收入等等。

在本章李笑來老師講了性格的養成,便是以價值觀為導向,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形成的。

4、耐心等待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句話說得沒錯,但“耕耘”和“收獲”之間是有時間差的,有的時候會很漫長,理財想要獲得最終的收益除了要投入自己的本金和自己已掌握的理財知識外,耐心的等待是必不可少的。

不僅是理財,學習生活也是如此,及時的反饋幾乎是無法得到的只要堅持不懈的削下去耐心的等待,總會得到好的結果。

5、衡量風險的能力

學會衡量風險不僅是體現在理財方面的,而是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

在李笑來老師看來:首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做任何事都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其次,只要未知存在,風險就存在。的確如此,我們認知上的盲區,對于這些事物不了解風險也自然無法避免。

最后,衡量風險大小的決定性因素是賭注的大小。下的賭注越大,贏得欲望也就越強烈,為此,非理性的因素也可能越來越干擾所做的決策,“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個典型案例,用生命來做賭注,而輸贏是事關生死的,項羽破釜沉舟贏了巨鹿之戰成為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馬謖用此計敗了被諸葛亮揮淚斬之。

所以,學會衡量風險,歸根結底有利于我們做出更理性的決策,從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為此李笑來老師極力推薦的概率學的確值得學習。

最后總結一下,學會理財,是自身全方位素養不斷積累的過程中錘煉出來的,同時它也是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