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22 七月初一? 辛不合醬 巳不遠行
一 我是誰?
夜 魆風驟雨
我雖然是個落魄的攝影師,但是生活很有規律。我每天都會拿起照相機,拍照。等太陽下山了,我就會放下。
今天我才發現,我竟然記不清陪我長大的那個演員的樣子。只知道他很特別。
很多年之前,他就有個綽號叫星爺。任何人都可以是喜劇之王,只要你嘗試過什么叫做生活。我想星爺不會介意其他人怎么看他的,但是我想他只不過想別人比他更開心。
我和許多人一樣喜歡著周星馳,但是在這里我為什么會提到他,原因就在于他的勵志,路人甲到主角之路??此戚p描淡寫,但卻飽含了他不知多少的血與汗。
但不管怎樣,他就告訴了我一句話,努力!奮斗!!為了夢想!!!
二 人生如戲
2017.8.23 七月初二 歲煞北 西方參水猿-兇
夜 無月 風平浪靜
還記得小時候在爺爺奶奶家,我一直吵鬧著要看七龍珠的動畫片,但是爺爺奶奶一直不同意,覺得看動漫的小朋友不是乖小朋友,于是乎在他們強制性的“脅迫下”我人生第一出的接觸到了戲曲這個東西,看著《三打白骨精》,看著《梁?!罚部粗栋酝鮿e姬》。當時的我卻覺得無聊之極,不知所謂,里面的孫悟空一點也不威武霸氣,也不能架著筋斗云一個跟頭就是十萬八千里。只覺得比動畫片里面的孫悟空弱了十萬八千里。
直到那一天,當我已經長大成人,因為喜歡張國榮,而去收集他的所有電影,當然也包括那一部《霸王別姬》。我才仿佛被當頭一棒嚇醒,原來這就是戲曲。雖然電影的思想不在于戲曲,但戲曲卻是整部電影的靈魂,正所謂不瘋魔不成活。突然想起高中作文最浮夸范句top100里面的一句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高考的時候就用了這一句,純粹是為了湊字數。但如今,你想真切使用這句話的時候,卻發現只剩下無限唏噓,你的人生如戲,卻是悲劇,你的夢想如戲卻不如人生。如張國榮這樣的人居然也不能面熟于此。但程蝶衣卻讓我似乎看懂了戲曲二字。戲為生,曲為魂。
臉譜的千變萬化卻都逃不開世態炎涼。命格化之為形象,讓我明白戲曲了里面的孫悟空縱使不能“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引自《悟空傳》)但卻比《七龍珠》里面的龜波氣功拯救世界要現實的多。
戲曲就是現實。卻遠遠比現實要絢麗多彩,因為里面包含了夢想。
三 戲曲是哲學也是文明起源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是張光直先生的《美術 神話與祭祀》張光直先生用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和神話學,提出了屬于我們中華文明的“聯系性宇宙觀”中華文明的發源過程。道德、宗教儀式和類似青銅這樣的稀有資源,又是如何一步步幫助政治權威興起的?由此推論出的“聯系性宇宙觀”
于是乎,我靜下心來了解了許多戲曲知識,知道的越多,被吸引的更勝。無論是京劇,川劇,豫劇以及其他等等。雖然不清新,卻脫俗;雖然不流行,卻古典;雖然不真實,卻是一個永遠美麗的夢。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是張光直先生的《美術 神話與祭祀》在古代掌管歷史、傳承先人智慧的史官或君王也許就是源自古代祭祀巫師或大巫?而巫師的裝扮,行為舉止,語言動作,似乎在某種意義上看來就是戲曲的起源。我們看到正在進行祭祀儀式的薩滿和印第安巫師(有研究稱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后裔)不就是畫著臉譜,扮演著某種角色,跳著奇怪舞步,唱著咒語的戲曲表演者嗎?這就表明戲曲一直在我們源遠流長的文明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當然今時今日的戲曲和它最初的起源已經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眾所周知,我們東西方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是截然不同的文明形態,長久以來,我們的普世價值觀,都或多或少是跟隨著西方那一套理論和標準在走。而為什么中國人有著強烈的家庭觀念?為什么中國人格外注重歷史?這兩個問題西方以“希臘文明與基督文明”為基石的西方文明并不能解釋清楚,然而從《美術、神話與祭祀》我似乎找到了到答案。張光直先生通過對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和神話學的研究,推論出的“聯系性宇宙觀”也許就是我們中國由古至今第一無二的文明?,F在的中國已經崛起,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是不是我們中華民族骨髓中所傳承的東西,才是我們崛起的關鍵?中國特色的發展體系,才是真正強大并且先進的?
然而,我卻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現如今日韓泛亞乃至于歐美早已興起了對中國古典的戲劇文化的研究和追捧,而我們自身卻茫然不知其所以,忽視其所在,現如今看亦或者了解戲曲的人越來越少了,還經常有人對我說戲曲的臉譜行頭像鬼一樣,難看死了。我有幸因為《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為我打開了這扇門。
我想成為一名戲曲攝影師,雖然只是在攝影師的前加了兩個字戲曲而已,但我覺得卻不僅僅于此,因為戲曲二字其中的內涵,文化底蘊博大精深,更是我們中華民族文明的根基。
雖我至今不能窺探其一二。但我卻有個夢想,做一個戲曲的傳承發揚人。
世態萬千,人格終有其所屬。你是戰無不勝的孫悟空?還是為愛癡心的杜麗娘?
作者:角兒年輪,一個愿和你一起成長的攝影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