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得116】學習的三條標準
【原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讀】何有于我哉?除了這個我還有什么呢?孔子引以為豪的只有三條,第一條就是默而識之,我通過自己內心的體會,形成自己的理解。有些知識我們一聽就懂,便不愿意再深究,所以就會聽過就忘。只有在內心慢慢品味,反復推敲咀嚼,最終形成自己的理解后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第二條是學而不厭,厭是滿足,對學習永遠不滿足。這種不滿足不是外界強加的要你不滿足,而是當我們通過學習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大門后,思想和心理獲得了極大的快樂,這種快樂讓我們還想去挖掘,去探尋。第三條是誨人不倦,教導他人從不知道疲倦。誨,曉之以破晦,讓別人明了,以讓他破除遮擋智慧的晦暗,能夠令人生發智慧。最有效的學習其實就是教別人,因為只有自己弄通了才能教,教一遍等于自學十遍。能讓別人生發智慧的人,那必須自己有足夠的智慧。孔子說我也就這三條了,可這三條哪是一般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