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經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問的是“讀書早晚會忘,為什么還要讀書”,大概也是好多人心里所疑惑的。下面的評論和回答中有一個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他是這么說的,“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吃了很多食物,大部分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是啊,讀書同樣如此,也許看過就忘記了,但是他們都藏在你的氣質里,留在你的血液里,影響著你以后的思考和成長。
炎炎夏日,最適合讀書。趁著暑假來臨,不妨給自己一個“書”假吧!
記得有一次上課時,一篇閱讀理解中提到了電子書和紙質書的發展,我和學生一起討論各自的利弊,發現現在的小朋友更傾向于電子書,因為它方便易攜帶,又免費,只要有一部手機或者平板就可以看好多書。
但我還是更喜歡紙質書,雖然它有些重,出門不方面攜帶;有些貴,好像賺的一點點糊口錢全用來買書了,但就是喜歡捧著一本書從第一頁看到最后一頁踏踏實實的感覺。
從小我就特別特別喜歡讀書,雖然有的書當時讀起來并不理解,但還是會興致勃勃的看下去。
過年過節走親戚的時候,只要給我一本書或者兩張報紙,我便不再鬧騰了,安安靜靜的坐在那兒能看上好一會。最有趣的是當時把爺爺奶奶家糊炕的四周的報紙都讀了個遍。
最近在讀豐子愷先生的作品,在這里分享給大家。
豐子愷,是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漫畫家和翻譯家,他的作品中洋溢著天然,天真和美好,對世界的最單純的愛。
每次看豐子愷先生的文章和畫,都讓我特別感動。他的文章語言樸實,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感情真摯飽滿,他曾說過,反對“做”文章,感覺他的文章都是情感的真實流露,特別打動人心。
尤其是看到豐子愷先生的漫畫,真的親切到讓我想哭,大概我的心里潛意識里一直住著一個古代或者民國的女子。他畫里的青山綠水,可愛的孩童,質樸的風土人情,沿河住著的人家,坐在石上看風景~~~,真的會讓我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歸屬感。
碎片化的閱讀也是可以的,勞累一天后刷一下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也無可非議,但是如果花費大量的時間就不對了哦!
同學們,選一本書,開始“書”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