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日上班通常都比較閑,有時候慢慢地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會出神,腦子里閃過一些想法,一些句子,回憶起以前朋友說過的一些話。
那天打開微信訂閱號,剛好看到安妮的公眾號推送了最新的給讀者的回信,驚嘆那么多人有同樣的困惑。關于孤獨關于愛關于成長…
她說,朋友最好是錦上添花。在你的自身狀態豐富、有趣、充足、強壯的時候,給予與分享你獨有的光和熱。這樣,有人會享受和喜愛停留在你的旁邊,因為他們得到這種能量。朋友不是工具,也無須寄托靈魂(靈魂由我們自己保管),更不能要求雪中送炭(這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有些道理很早以前就明白,比如漸行漸遠漸無書的朋友是因為彼此在對方生命中的作用已經完成,結伴走了一程已是緣分。只是現在會更能接受這種境況。
高一開始接觸安妮的書籍,頹暖的文字仿佛更能感知到痛感,那個時候接觸《清醒紀》,覺得里面寫的和當時的自己有點像。
安妮的文字對我來說總是有一股力量,不知不覺,陪伴我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她的文字總是在那些重要的時刻警醒我,更深刻認識自我,保持自我。也讓我在浮躁或低沉的時候有片刻的寧靜和心靈沉淀。
喜歡獨自旅行,前往藏地,也許是從讀完《蓮花》時開始埋下的種子。她發表的16本書當中,《月》《春宴》《眠空》《古書之美》暫未閱讀,大概會找段時間去讀完的。
-2-
我從來都無法把事情做到最好,無法成為最出色的那一個人,無論是以前上學還是現在工作。我經常安慰自己,事事做到“良”,加起來就是“優秀”了。其實,是自己的羞怯,那是從小就這樣的,如果要改變,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很大的力氣,也許會有點辛苦。
去年看張曉晗的《除了愛 我們什么都不會》的時候,印象最深的一些話是她說,任何一種生活方式都有它的酸甜苦辣,無論愿意溫順賢良操持家務,還是用心打扮成為美麗無用的人,或者不斷充實自己與時俱進成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女金剛,都是自己的選擇。每種方式只要適合自己的個性和能力都不失為一種愉快的營生。
我不能明確自己是個怎么樣性格的人,或者說我的性格究竟討不討喜,只能說我一直在慢慢地改變,但不變的是“中庸”的態度。
我常說,我沒有什么事業的野心,想過體驗式的生活,這是二十歲至今的想法。我覺得工作和生活,開心舒適最重要。這或許是不夠成熟的一種表現吧。大概,接下來的生命歷程需要考慮越來越多現實的問題了吧。
-3-
阿信在演唱會上的某段話我印象很深刻,“從小我就一直希望我是一個很特別的人,我很希望我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可是我從來沒有考過第一名,從來沒有過,然后演講比賽,也統統杠龜,然后,去報名參加合唱團的時候,也被刷掉,終于,有一天,我找到一件事情,發現,我好像可以做。這件事情叫做玩音樂。我很幸運,因為,其實我從來就不是一個很會唱歌的主唱,不是一個會作詞的寫詞人,不是一個會作曲的作曲人,甚至在臺上,我要跟大家一起跳舞的時候,總是沒有成功過。但是,但是我知道,我特別的幸運,因為,我做得有一點點好的時候,我的朋友,不是說,不止臺上這四個,而是你們 ,都很慷慨…”
導游?書店店員?咖啡師?我不知道如果自己不做這些工作的話,還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一次一次的出行,重新選擇,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我常常覺得自己是個很無趣的人,畢竟“難以取悅”,也常常覺得自己其實可以很健談,畢竟興趣很廣泛。喜歡的東西很多,不精,有很多bug。一個像巨蟹座性格的獅子座。
很多時候默默地認真做事,卻被告知要懂得適時表現一下,偶爾還會被推到臺前。有些東西是自己努力了也難以學會的,還好,有時表現還不算太爛。
-The end-
休息日去了西西弗書店,看了一本書便離開了。在“知日”里看到這些話的時候我也在思考:生活方式的選擇,是每個人對未來的夢想的全部。在未來,我想擁有怎樣的生活方式?
生活若能一直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也許可能會辛苦,但總體的方向沒問題,這便是最滿意的狀態。
生活像是一個很大的局,我希望自己能保持自己的方向和熱情所在,有選擇和放棄的能力,也許這就能創造出讓自己滿意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