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一部《搜神記》讀了兩個月也不過只是堪堪通讀了大概,日前才將卷一細讀一遍。
記得第一次知道《搜神記》還是因為中學時語文課本中的《宋定伯捉鬼》,不僅要背誦課文,還要記朝代作者背景等等。卻不曾想十幾年后竟會對整部作品愛不釋手。
《搜神記》成書于東晉年間,由史學家干寶收錄編撰。這是一部記錄亂力鬼神的故事集,但作者卻用記錄真實事件的態度加以記載,他在自序中提到: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他收錄前人著述以及民間傳說來證明鬼神的確存在,而這一切都源自于他自己的經歷。
據晉書卷八十二記載,干寶年幼時親眼見被母親推入父親墓中殉葬的侍妾死而復生,并且如普通人一般嫁人生子。而他的哥哥因病去世后,尸體積日不冷。這一切都使他深信世間有著鬼怪神仙,可以說這部作品與他的成長經歷,個人見聞及學識息息相關。
《搜神記》全本為二十卷,大小故事總共四百五十個,記錄了從上古時代到魏晉時期的民間傳說,涉及范圍非常廣,從皇家貴胄到黎民百姓,從妖魔鬼怪到儒釋道,雜糅其中,內容豐富。
卷一,十四多為從上古時期傳下來的神話故事。如神農鞭百草,嫦娥奔月。其中嫦娥奔月與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年輕貌美的廣寒宮仙子不同,嫦娥到了月宮后,卻成了一只蟾蜍。
卷二,三,五,十一多為與歷史人物有關的傳說。如干將之子為父報仇的三王墓,為漢武帝招來李夫人魂魄的李少翁致神。
卷六,七,八,九,十則多一些根據奇事怪象占卜吉兇。前四卷多為兇兆,卷十中則多為吉兆,如鄧皇后夢登梯捫天,孫夫人夢月日入懷等。
卷十二,十三則為一些稀奇古怪的靈異事物。如跟西方美人魚很像的南海鮫人,類似日本妖怪飛頭蠻的落頭民。
卷四,十五,十六則多數是講人與鬼神交往,相愛的故事。如河伯招婿,紫玉韓重,而中學課本的捉鬼就出自卷十六。
卷十七,十八,十九,多是人們與鬼魅妖物相斗的故事,如李寄斬蛇就是講述一個小姑娘如何通過自己的力量殺死了為禍鄉里的大蛇。
卷二十則多是講有靈性的東西,除了人們傳統觀念里的龍蛇虎之外,也有螻蟻這樣的小蟲,它們或因人類的善念而幫助人們,或因人類的惡意而報復。如隋候珠,邛都陷湖。
雖然很多人不信鬼神,但關于鬼神的故事一直經久不衰。對于人們不能解釋了現象,人們都會給予另一個世界的解釋,對于那些美好事物的期待,也放入志怪小說中去實現。
作為兩晉最為著名的志怪小說《搜神記》對后世影響深遠。如關漢卿的《竇娥冤》,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以及《天仙配》等傳奇都與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雖然《搜神記》中的故事大多篇幅短小,但故事情節富有懸念,文筆優美,直而能婉。不僅是后世志怪小說的模板,也為現代玄幻故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
【無戒365極限挑戰營 Day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