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期p2p平臺爆得讓人心驚膽戰,但其作為銀行之外企業/個人融資的有益補充,作為普通小白們不錯的理財方案,這個行業還是非常有其存在價值的。但這個看上去風險重重的行業,該如何規范,才能讓它健康發展呢?我想到了區塊鏈。
? ? ? ? p2p之所以風險如此高,最大的問題是剛性兌付。本來作為“中介”平臺,撮合借貸方和投資方達成借貸,從中收取“中介費”,它是不應該擔多大風險的,但是由于國人的理財習慣和內部競爭,p2p平臺大部分都設計了剛性兌付的產品,這意味著它要擔著壞賬風險,這就非常危險了。
? ? ? ? 因此做到如下幾點,應該可以很好的規范p2p行業:
打破剛性兌付;
讓各個參與方接觸不到其不應該接觸的錢
讓信息、現金流透明且不可被具體機構控制
? ? ? ? 區塊鏈的特性簡直是為上述目標量身打造的,通過區塊鏈技術架構一個p2p平臺,可以非常好的達到上述目標。我的思路如下:
? ? ? ? 設計一個區塊鏈產品用來規范p2p行業,各個p2p平臺可以入駐該區塊鏈,他們可以各自發布自己的產品,但是背后的現金流轉和信息披露,是基于該區塊鏈的。(p2p平臺可將其產品設計得看起來不含有區塊鏈元素(如Token等),這是可以做到的。)
? ? ? ? 一個標的的典型流程是:
p2p平臺針對每個標的,發行一個Token,將該Token分配到借貸方賬戶
p2p平臺將該Token打包成其產品(可單個,也可多個分散打包),賣給投資者。買賣是通過區塊鏈提供的智能合約進行的。投資者購買后,Token被轉移到投資者名下,投資者的資金進入智能合約控制的借貸方銀行賬戶。該賬戶只有借貸方有提款權限,但是需要p2p平臺授權才能提款,我們稱之為借款賬戶。
銷售完成或銷售時間截止后,p2p平臺可檢查該產品銷售情況,并向借貸方開放提款權限,借貸方從借款賬戶提款(沒賣出的Token要銷毀)
借貸方使用借款進行經營活動。借款時間到期后,借貸方必須還款,還款即用法幣贖回投資者手中的Token。贖回的價格是與p2p平臺事先商定的(可寫在智能合同里)。溢價即為投資者和p2p平臺的收益。
借貸方需將資金打入智能合約提供的收款賬戶,該賬戶只有投資者和p2p平臺有提款權限。
p2p平臺收回Token,并將其銷毀。
投資者和p2p平臺可在收款賬戶中提現。提現有條件限制,只有符合條件后,p2p平臺才可提款(如保障投資者收益率后的余款才可提出)
? ? ? ? 上述流程中的Token只作為債權標記使用,跟平時炒的各種數字貨幣要區分開。各種賬戶提款權限要注意配置,讓各個參與方只能接觸到自己該接觸的資金。下圖也許更清晰些,圖中藍色部分為Token的流轉過程,紅色為法幣的流轉過程。
通過上述流程,可以做到:
打破剛性兌付:當借貸方無法還款時,投資者手中的Token無法變現,蒙受損失。p2p平臺也無法賺到傭金。
資金流上,各個參與方只能接觸到自己應該接觸的資金。
投資者的錢是直接到借貸者賬號的
借貸者的還款不是到p2p平臺的,是到智能合約控制的賬號,p2p平臺和投資者各自只能拿到自己應得的錢,且智能合約可以設計為優先保護投資者利益,當借貸者無法完全還款時,投資者優先提款。
由于區塊鏈天生的信息開放性,所有流程中的信息都可以被任何人檢索到,是完全透明的
整個方案的風險,主要集中在如下幾點:
借貸方無力償還,甚至惡意不還款。
這與傳統p2p平臺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可以參考當前p2p平臺的處置方式,如需要抵押物,或有催款手段。p2p平臺的風控需要盡量避免這一風險。
另外任一借貸方的賬戶信息可以全網共享,其失信行為全網都能看到。借貸方的未還債務必須低于預設比例才可進行下一次借貸。
法律風險。
本人不熟悉商業法律,不清楚上述方案是否有違反法律的地方
方案靈活性。
p2p可能會出現更多創新的玩法,上述流程設計未必能支持新玩法,而區塊鏈整體框架不應經常做大幅調整,因此需在最開始就考慮好框架穩定性和擴展性,避免經常大改。
該方案對p2p平臺限制很大,隱形收入無法隱形,幕后操作無法完成。初期可能未必會有p2p平臺放棄自己的利益加入該平臺。但當有一些p2p企業加入,且該平臺為大眾了解后,相信投資者們會用腳投票,倒逼更多p2p企業加入。
智能合約是否能控制賬號的權限待確認,如果不能,還需考慮使用錨定法幣的代幣實現相關功能,目前這種代幣尚不存在(USDT應該不能用在此情境下)。
由于本人不是p2p從業者,因此考慮問題和風險并不周全,還望大家指出問題和討論,謝謝。
本文最早發于csdn,現轉帖到這里。
原地址:https://blog.csdn.net/ssmmddss/article/details/811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