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覺得一盆植物枯萎了扔掉了就可以了,那感情呢,工作呢?出了問題枯萎了都要扔掉嗎,養植物不難,難得是去堅持照顧,又或是遇到問題了不想辦法去解決,總用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去對待,死就死吧,反正不貴,扔掉算了。得過且過毛病就是這些小事養成的。從今天起,認真養一盆植物,讓他活過兩年。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
不能及時解決人生的難題,它們就會像山一樣橫亙在我們眼前。
養好一棵植物也是這樣的道理,不去解決永遠也養不好,只能看著別人養的望綠興嘆。我們必須面對屬于自己的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而不是去認為是不是植物品種不好?是不是我家里不適合養?認為“這不是我的問題”,顯然一點好處也沒有;指望別人解決,也不是聰明的做法。惟一的辦法———我們應該勇敢地說:“這是我的問題,還是由我來解決!”
多數人都會選擇逃避,還會念念有詞的自我安慰:“這個問題我也無能為力,是別人拖累了我,是我無法控制的社會因素造成的,應該由別人或者社會替我解決。”
之前我也曾那么可笑的想、做,趨利避害,逃避責任,以至于整個人的狀態都不好,懷疑自己是不是心里有疾病。心理學上求助于心理醫生的大多數人,不是有神經官能癥,就是患有人格失調。
這些都是責任感出現問題所致,神經官能癥患者為自己強加責任,患有人格失調的人卻不愿承擔責任。與外界發生沖突和矛盾,神經官能癥患者認為錯在自己,人格失調癥患者卻把錯誤歸咎于旁人。
神經官能癥患者常常把“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不應該”掛在嘴邊。不管做任何事,他們都覺得能自己永遠比不上別人,他們缺少勇氣和個性,缺乏大刀闊斧的開拓進取精神。
人格失調癥患者則暗示自己“我不能”、“我不會”、“我做不到”,他們缺少自主判斷及承擔責任的能力。
治療神經官能癥很好治,這些人認為出了麻煩應由自己負責,而非別人和社會所致即可。治愈人格失調癥患者則較為困難,他們固執地認為問題和自己無關,是別人、社會、國家在傷害他。不少人兼有神經官能癥和人格失調癥,統稱為“人格神經官能癥”。
治療人格神經官能癥,首先讓患者樹立信心,多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多看書,提高自己的認知。消除人格失調的根源。
2、
植物很多時候像一位嫻靜無欲的朋友,沒有攻擊性,沒有侵略性,不會打擾別人。植物總是毫無保留的把最美最營養的器官顯露出來。比如水果,他們總是竭盡全力的長得更鮮美一點,為了吸引動物們去吃他們,吃完以后把核扔到別的地方,繼續發芽生根。比如綠蘿這種最好養最普通的植物吧,長的越來越茂盛,人們就會想辦法換個大盆,或者剪出來一部分養到別的地方。
回味一下,植物真是熟諳高明的生存之道啊。
植物喜歡光線,喜歡養分,就像我們人類喜歡陽光的家庭、公司、社會。無論參天大樹還是小草,起步都是一樣的,他們不去勾心斗角,只顧努力生長,根越深養分就越多。我一直堅信是有才華的人一定會發光,沒發光還是才華不夠深。
植物讓人看到希望,種了,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