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5
濃厚藝術氣息 自駕卡羅拉游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古稱“伊厥”,唐代以后改稱“龍門”。因為所在的巖體石質優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選此,開鑿于北魏,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
龍門大橋,仿趙州橋建的,“龍門”二字是陳毅元帥書寫,但出于對龍門石窟景區的保護,現在大橋只能供游人步行以及景區電瓶車行駛,機動車輛一律不得上橋。
從龍門大橋上拍攝西山石窟全景,冬天里站在橋上,冷嗖嗖的。
從景區大石門進入,走不遠就是“禹王池”,池中泉水冬暖夏涼 ,恒溫26度,水質含豐富的礦元素。池中一巨石,為太湖石質,據說是白居易從蘇州攜來洛陽。
牡丹石,世界唯一,僅產于洛陽,墨綠色,石體上分布的晶狀體,宛如朵朵牡丹,故得名“牡丹石”。
蓮花童子:蓮,佛意“凈”,坐在蓮花之中,則居之凈土。
這里每一景點前置標牌,游客只需掃描二維碼關注龍門石窟后,如下圖發送543,即可收到萬佛洞的詳細文字內容與“語音講解”。
我也注意到一個細節,這里的導游,會給團隊游客每人發一只耳麥,導游一邊行走一邊講解,溫柔細聲,講解細致,游客可以從耳麥里聽到清晰的講解,不用擔心聽不到而緊緊圍在導游身邊,導游也不用特別大聲說話。雙方都很舒服。
萬佛洞因洞內兩側雕有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窟頂有一朵精美的蓮花。
這墻上密密麻麻的小佛,只有2cm大小。
其他很多洞窟雕刻的多數佛頭,被外國侵略者平削取走,分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還有很多小佛頭被平削或鏟掉半邊頭的。令人惋惜。
精華景點:奉先寺,一共九尊大像,主佛盧舍那,也是最大的佛,身高17.14米,據說是仿武則天的面容。
從未受過藝術熏陶的我,也只剩下蒼白的語言就是“很精致”,可能學藝術,學畫畫的藝術家們,佛教人員,從專業的角度以藝術的眼光去欣賞,能品味出更多的東西。
從對岸看,實在是鬼斧神工,讓人驚嘆。
西山石窟和東山以伊水河分隔,從西山進門看石窟,再瀏覽東山的香山寺,白園,游完出門,不重復,不走冤枉路。
香山寺為蔣介石慶祝五十壽辰而在寺內建一幢兩層小別墅,辦公室,會議室,接待廳,臥室,洗浴間齊全。蔣宋多次在此避暑,被稱為“蔣宋別墅”。
內部裝修風格類似南京總統府。
補查記載:
在佛教史上,曾有過“三武一宗”的毀佛滅法事件,龍門石窟正趕上后三次。
第一次是北周武帝滅佛。周武帝推行滅佛令。但北周的禁佛,對龍門的破壞并不大。
第二次是唐武宗的“滅佛運動”,這次滅法嚴重。唐武帝始令僧尼還俗,焚佛經、埋佛、菩薩像等,滅佛運動達到頂峰。
第三次是后周世宗的滅佛。加上歷代的戰亂,人為破壞,龍門破壞的程度已經非常嚴重。
小貼士:
門票:原價100/人。網上支付60元/人,60歲以上老年人50元/人。
最佳行走路線: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墓園。
牡丹石,世界唯一,僅產于洛陽,墨綠色,石體上分布的晶狀體,宛如朵朵牡丹,故得名“牡丹石”。
蓮花童子:蓮,佛意“凈”,坐在蓮花之中,則居之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