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朋友家的女兒一年級,同桌寫了不喜歡她的紙條給她,孩子回去傷心滴大哭。媽媽坐不住了,聯系了同桌的媽媽溝通,結果兩人也有點不愉快。
? ? ? 學過pet的媽媽們已經會用行為窗口來看問題。作為當事人孩子的媽媽,我透過行為窗口看到了什么?
? ? ? 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收到了紙條回來哭了。此時是孩子遇到了問題。當你的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應該做的事是積極傾聽,聽聽孩子到底發生了什么?聽聽孩子的內心到底是什么情緒感受?我的作用是通過積極傾聽的過程幫助孩子面對情緒、疏導情緒。至于之后怎么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 ? ? 問題是,在傾聽孩子之前我就過不了自己這關。什么關?我不能把我和孩子分開,孩子委屈就是我受委屈,我不允許自己、孩子受委屈。我覺得受委屈是負面的,不好的,我要在生活中極力避免的。
? ? ? ? 這就涉及到兩個認識問題。一個是邊界,一個是如何看待情緒。
? ? ? ? Pet最讓我受益的點之一就是邊界感。當我們可以把世上所有的事都能分成你的事、我的事、老天的事之后,我們真的就變輕松很多。如果我們把孩子當做獨立的人格個體,就必然會保持和孩子的邊界。生活中的各種越界的事也就能想通了。
? ? ? 還有就是情緒。對情緒的看法其實也是對生活的看法。苦樂酸甜是生活的常態,所以喜怒哀樂也是生活的必然。是我們每個人無法逃脫的枷鎖,所以佛陀才教導我們要不斷修行脫離苦海嘛,哈哈。所以,孩子一定、早晚會遇到那些成人世界的事,我們無法阻擋,能做的只是幫助她勇敢面對罷了。
? ? ? 孩子終歸會長大,要長大。我們要做在她前面替她開路、排除一切障礙的人?還是在她身后默默滴陪伴的人,在她遇到挫折回過頭還有一個溫暖的港灣的那個人?
? ? ? 我相信,你心里一定有答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