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同的書里,看到過他這樣形容孤獨:
你的臉上云淡風輕,誰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緊。你走路帶著風,誰也不知道你膝蓋上仍有曾摔傷的淤青。你笑得沒心沒肺,沒人知道你哭起來只能無聲落淚。要讓人覺得毫不費力,只能背后極其努力。我們沒有改變不了的未來,只有不想改變的過去。
真正的孤獨,是你無法言說的那些一個人的時刻。
我試過將今天的安排一條一條的寫在筆記本上,從早8點規劃到晚10點,然后一條條的去踐行。早起的鬧鐘再也不是我偷懶的理由,因為對我來說,真正屬于我一個人的一天,終于開始了。我的心里,是充滿新鮮和欣喜的。
接著,我穿好衣服,在白霧茫茫的清晨,和小區里的爺爺奶奶們一道出了院子們。
院門口的早市人聲鼎沸,有的熱火朝天的討論起“白菜兩塊五一捆行不行”,有的牽著狗和鄰居話家常,全然不顧兩家的狗已經充滿敵意的望著對方;還有的稍微富貴些或者住的遠一點的家庭,則是開著私家車來趕早市。當然了,工作日的時候,私家車的數量也會相應的少一點。
街道口的早點攤前更是絡繹不絕,早已經排起了長隊。滋滋作響、新鮮出爐的油條剛被陳列在架子上,很快就被一掃而光。油條師傅不得不張羅店內小哥,讓他換一個放零錢的錢筒;但小哥也正忙著幫那個牽著狗的單身女人乘豆腐腦,全然不顧油條師傅的召喚。買油條的大叔和油條師傅議論起那個單身女人:出來吃個早飯,還牽條狗。
然后,還是那家老北京包子鋪。在永遠微笑著的老板娘手里接過包子和豆漿,備好的零錢永遠被微信支付所打敗,不得已,我只能假裝這是為買油條備好的零錢;畢竟,油條攤沒有二維碼。
回到家里是一整天的計劃。其實我不知道這個計劃會執行多久,快的話一上午,慢的話可能一天也做不完。但是,我依然很開心,并認為這樣的計劃比上班工作更有意義。
我甚至可以在一天里,做完很多事:看書、寫字、聽歌、洗衣服、收拾屋子、訂外賣、坐在飄窗看來往的行人發呆、睡個不算久但是很愜意的午覺、玩玩電腦看看新聞、訂晚飯外賣、看美劇... ...只要時間允許,沒有人會告訴你下一秒你該去做什么,我全部都可以自己決定。
我甚至會不定期的給自己放假,讓自己出去逛逛,偶爾和朋友吃個飯。但是不論我出門也好,在家也罷,每天晚上睡覺前,我依然想不起今天我究竟過得如何。我很想找人問問,可是我也找不到那個人。
這種呼之欲出、想說卻又說不出的孤獨感,是你哪怕計劃滿了一年365天的日程表,也無法表達的壓抑和惘然。
前兩天,在一個社交軟件上,我偶然發現了一個北京男孩,玩音樂的,頭像看起來很酷,黑白色。當我看到他的擇偶標準里寫著:“希望你是一個北京女孩?!睍r,我默默的退出了他的資料頁面??墒撬麉s看到了我,于是主動和我打了招呼。
我感到很意外也很無奈,于是主動回復道:“不好意思啊,我不是北京人。”但是他還是很親切的和我短聊了幾句,然后我們彼此祝福,不再多言。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這世界的孤獨患者其實挺多的。
這些在社交軟件上給自己貼標簽渴望有艷遇的人們,就算朋友圈的日常發送的再豐富,也掩飾不了他們深夜里無所適從的孤獨感。所以我竟變態的感覺好受許多,因為當我出于無聊和孤獨,打算向社交軟件索取慰問的時候,我發現了一群和我一樣孤獨著的人們。我遠遠的隔著屏幕看著他們的各種狀態和言論,反而感覺到我不是孤身一人。
不知道這算不算孤獨的境界又上升了一點,但這一定是一個比刷微博更好的、排遣孤單的好辦法。
美國作家理查德·耶茨在《十一種孤獨》里對孤獨的定義,我想放在最后作為總結,會十分合適:
雖然有時孤獨是一種享受,但大多數時候孤獨是一種沒有邊際的恐懼。人都是孤獨的,沒有人逃脫得了,這就是他們的悲劇所在。生活之路有時會意外地轉個彎,給我們的并非驚喜,只是無奈。
如果你正在孤獨,也愿你能在孤獨之后,依然能夠苦笑著,將生活開出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