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是失去的一年,這一年走了太多給予我們青春和力量的名人。7月計春華患癌去世,9月臧天朔肝癌去世,10月李詠患癌去世,金庸去世,大文豪李敖去世.......
生命無常,疾病說來就來,而我們為健康付出的代價太多給予的關注太少。
在人們眼里,出現在鏡頭中的明星永遠都是那么光鮮亮麗,可私下里他們也如同普通人一樣要承受很多壓力甚至是病痛的折磨。
細數盤點被慢性病纏身的名人:
張韶涵——為“心臟二尖瓣膜脫垂”病,她曾有段時間停止事業前往加拿大治療。
張嘉譯——22歲時患上了一種叫強直性脊椎炎的慢性病,強直這個病要不了人命,但被稱為“不死的癌癥”。
吳孟達——給我們帶來無限歡笑的他有嚴重的心臟病,還因為有了這個病在節目中更是透露了自己已經寫好遺囑的事情,讓人唏噓不已更多的是心疼。
蔡少芬——也被查出患“強直”病,被查出病后痛哭2天。
周杰倫——一直患有家族性遺傳病,僵直性脊柱炎,這個病是治不好的。
張一山——26歲的他在某節目錄制中突然昏倒,被檢查是慢性腸胃病,而且還有膽囊息肉,而且自爆經常會胃痛吃不下飯。
.....................
慢性病不可被忽視,重視慢性病,營養治療,防控是關鍵!
慢性病十分常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中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超過25%、高血脂40%、糖尿病約10%、脂肪肝20%~30%,患病率都很高,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在一個家庭里,經常有一個或多個慢性病患者。在60歲以上老年人中,高血壓患病率超過50%,兩個老人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今年中國國人健康大數據出爐,慢性病死亡率高達86%!
腫瘤教授呼吁:營養不是輔助,是慢性病的最終解決方案!營養補充不浪費錢,是省錢!
首都醫科大學腫瘤系主任石漢平教授呼吁營養不是支持,更不是輔助,而是治療,我們應還營養為一線治療!
美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來,營養是治療慢性病的最終解決方案。加拿大也提出,營養是一線治療。但在我國,目前的現狀是營養診斷和治療不能收費,營養制劑常常被列入改革對象。
營養治療的優勢:
1、從疾病治療方面,通過營養治療顯著降低了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即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2、從費用上講,通過營養治療可以降低患者住院治療總費用。營養治療不但不會增加醫療費用,而且可以節省患者住院醫療花費的20%左右。
目前我國人民健康狀況十分嚴峻,慢性病患病率快速上升、亞健康人群龐大,國家發文:未來由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
隨著慢性病的種類和數量的不斷增加,慢性病患者總數也隨著逐漸上升,進而國家大力提出大健康,全面健康等口號。國家也發布《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未來由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
據世衛組織一項研究報告表明,人類三分之一疾病可通過預防保健得以避免,三分之一疾病可通過早期發現得以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疾病可通過信息的有效溝通得以提高治療效果。因此,我們對健康的維護不僅僅是對疾病的治療,更重要的是在疾病沒有到來之前進行“防患”。
預防大于治療,預防疾病是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保護墻,尤其是家庭經濟不那么寬裕的人,更要提前做好預防。預防不是改變生活,而是防止美好的生活被改變。
? ? ?
(以上部分文字內容及數據均來源于網絡)
熬一熬,忍一忍就過去了...
多少人抱著這種僥幸?
做自己和家庭的健康管理
用健康換金錢早已過時
健康和財富同擁有才是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