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走過了不少地方,國外有紐約、波士頓、華盛頓、吉隆坡、舊金山等地,國內去了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等,坐過不少地鐵,還是最喜歡廣州地鐵。盡管有體育西的“淪陷”、公園前的“人頭洶涌”、珠江新城的見首不見尾的“長龍”,但論起速度和便捷,廣州地鐵還是走在前列的。
2013年夏天,我在廣州地鐵度過了兩個月的工作時間。當時剛剛邁出校園的我,踏上另一段人生旅程,由學生進入到職場新人的角色轉變,登上的全新平臺是廣州地鐵。
引領城市發展的地鐵線路
沿著地鐵出行,是我當時跟崗培訓每天的旅程線。深綠色的四號線帶領我感受從海傍而來一路的農田風景,行駛在郊外的地鐵讓科技化與人文化融為一體;紅色的五號線載著我通向繁華的珠江新城,花城廣場、小蠻腰、省博物館、歌劇院、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告訴我地鐵上方的現代氣息;藍色的二號線經過廣州的老城區,羊城八景之一的越秀公園以其獨特的魅力讓我體會羊城的歷史;淺黃色的一號線接壤廣佛線,帶領我穿越城市的邊緣,感受時代的速度……選擇不同的培訓點,經由不同的線路,每一天帶給我的都是不同的感受,顏色各異的線路,通往廣州的不同方向,錯落有致地鋪在廣州的地下,引領著廣州和時代的發展,讓我真正感受到一個以成為“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典范”為目標的企業的宏偉藍圖。
堅持多元發展的企業模式
車輛段、控制中心、地鐵車站設備的參觀,無疑是跟崗培訓中讓人興奮的環節。在魚珠車輛段,我第一次見到在地面上的地鐵,跟著為我們介紹的“向導”,了解了A、B、L型號車,看到了接觸網,明白了不同顏色信號燈的含義。大石控制中心和珠江新城站車站設備的參觀,讓我們更加直觀地看到整個地鐵運營指揮的過程,深刻地體會到工作的責任和氛圍。
二級單位、部門的業務介紹,讓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整個企業的構架。承載建設重任的建設總部告訴我們地鐵發展的歷史進程;員工人數最多的運營總部讓我懂得“安全運營”的真正內涵;快速發展的房產總部使我明白了未來“地鐵+物業”的發展方向;作為企業“醫食住行”堅強后盾的后勤中心,讓我們知道何謂默默奉獻的可貴精神。
而設計院,204大院以其獨特的魅力向我展示了廣州地鐵的成長、求索與創新的歷程。如何在困境中披荊斬棘、迎難而上,如何堅持創新、志在全國,如何用實力踐行承諾,設計院都用它生動的故事和可貴的經驗向我們生動解說。
一周的跟崗培訓,從建設業務、運營事業、經營開發多個方面和領域向我展示了堅持多元化資源開發的企業模式,廣州地鐵通過多年的努力,逐漸成為集多方業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國企。從各個業務的發展歷史介紹里都看到了一種用于開拓、堅持創新的精神,我想這正是企業的靈魂和精髓所在。
保持陽光心態的地鐵文化
陽光文化,是廣州地鐵的企業文化。但是何謂陽光,不是口頭上的標榜,更不是文字的描述,而應該是深深印刻在員工和企業上的一種標志。那段時間里,我們都在尋找。
地鐵線上,看到了地鐵站里員工燦爛的笑臉;各個飯堂里,看到了飯堂阿姨忙碌的身影;建設工地上,看到了工程師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出入大門時,看到了保安堅毅的目光;控制中心里,看到了指揮人員自豪的微笑……點點滴滴的細節,我用心在記錄,更用心在體會,我可以感受到他們身上由衷的自豪和發自內心的喜悅,也許工作很忙碌,壓力很大,但是對工作的熱愛和堅持也是實實在在的。我想,這應該就是陽光。
一個企業的文化,不需要過多的文字描述,更無須刻意的自我標榜,從細節自然而然的透露,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跟崗培訓,可以體會到、感受到這里的陽光,這是真正的地鐵文化。
踏踏實實的做事風格,堅持創新的企業理念,陽光心態的地鐵文化,在當時每一位跟崗培訓的新員工心里逐漸組成一幅完整的地鐵畫像。
盡管最后因為種種原因,我離開了廣州地鐵,但還是非常感恩在那里遇到的人和事,見到的企業文化,至今,在我心目中,始終是最好的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