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觀潮》
廬山的煙雨如同仙境一般朦朧,錢塘江的大潮如萬馬奔騰一般氣勢萬千,如此美景,平生如若沒有得見,定然心生遺憾,千思萬想。
于是,恨不得生出兩翼,立刻前去觀賞,才能不負(fù)此生!
等到身臨其境,等到親眼見到,發(fā)現(xiàn)心中的勝境并不如想象般美好,發(fā)現(xiàn)廬山煙雨和錢塘江水也不過如此,發(fā)現(xiàn)過去種種,皆是沖動妄念。
任何景致,一旦見得多了,慢慢就會習(xí)以為常;任何人,都不可能只停留在初見的美好,時間久了,仍能相看兩不厭的,或許就叫真愛吧!
兒時的我們,天真無邪,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一切事物在我們眼里都是本原的狀態(tài),等到我們心智成熟,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
同樣的景色,在自己心中可能是人間仙境,在別人眼中卻是平淡無奇,這完全取決于自己的一顆心。
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明明是同一個人,同一件事物,你和別人看到的卻截然不同。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廬山煙雨,撲朔迷離,錢塘江潮,勢撼五岳。
山?jīng)]有變,水也沒有變,是我們的心變了,我們給廬山煙雨涂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我們賦予錢塘潮水萬馬奔騰的氣勢,那時的我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所以便知,廬山煙雨浙江潮,已不在你的心外。
惠能說,既不是風(fēng)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仁者心動。
人心,一旦有了欲望,各種妄念便會紛至沓來,貪、嗔、癡、慢、疑,當(dāng)你得不到的時候,內(nèi)心就會一直躁動,等你得到了,就會心生厭倦,然后再去尋找下一個廬山煙雨,下一個浙江潮,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無休無止。
我們在這世上走一遭,各種各樣的誘惑在我們眼前晃動,形形色色的外物令我們追逐不盡,我們從未停下腳步,直到精疲力竭,直到心中無欲,心無一物。
那時候,我們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那時的我們,心中再也不會泛起一絲漣漪。
曹植七步成詩,我六步成文。
文章皆為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