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圍好多家長,在孩子過生日時都要出去過,流程都差不太多,活動基本逃不過這幾個詞:飯店,蛋糕,游樂場,歡樂城,電影院,朋友圈,個別還有其他的安排,這里不再一一列舉。今天就生日禮物聊一聊。
首先引述一下話題的來源,經典電影《死亡詩社》里面生日禮物的片段,如果您已經看過,就麻煩您努力回憶一下相關的情節。
Todd(陶德)獨自一人靠坐在過道上發呆,同學Neil(尼爾)看他神情不對便走過來問他,于是有了下面的對話。
N---Todd?What’s going on?
(陶德,怎么了?)
T---nothing.
(沒什么)
T---today’s my birthday.
(今天是我的生日)
N---Is today your birthday? Happy birthday.
(今天是你生日嗎?生日快樂!)
T---thanks. ? (謝謝)
N---what did you get?
(你得到什么禮物了?)
T---my parents just gave me this.
(我爸媽給我這個)
N---isn’t this the same desk set…yeah?
(這不是兩套一樣的桌上玩具嗎?是不是?)
T---yeah, they gave me the same thing aslast year.
(是的,他們送給我和去年一樣的東西)
N---maybe they thought you needed anotherone.
(也許他們覺得你需要另外一組)
T---maybe they weren’t thinking aboutanything at all.
(也許他們連想都沒想)
T---the funny thing is, about this is Ididn’t even like it the first time.
(好笑的是,第一次送我時我就不喜歡了)
……
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突然間感到有點悲哀,又很無奈。我的腦海里閃現出了身邊家長所送生日禮物的樣子,給男孩的就買個車、槍。給女孩的買個娃娃套裝。孩子大點后,甚至都不再區分給男孩還是女孩買禮物。不用思考就有了那么幾個詞語。無非是給個買手機、游戲機、iPad、電腦。再加上現在的電子產品更新換代也比較快,所以就是每年送個手機、游戲機等等吧。基本就是照搬把電影中的文具改成了手機等物件,并且每年送而已。
為人父母竟然可以這樣簡單粗暴到這種程度。
在孩子過生日這么關鍵引導他的時候,家長真的是連一點腦子也不動,一點心思也不花,盡挑省事的東西送,那他們的時間都花哪里去了呢?連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孩子心里需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送個禮物糊弄一下,這和普通人之間走個過場又有什么區別呢?這樣對孩子是多么的不公平。
好多家長心里是否竊喜過幸好沒有人去監督當父母是否稱職。
首先需要一個關于孩子生日重要性的明確。
孩子的生日是父母與他們溝通,并引導孩子的一個非常良好的機會。
接下來,該是一個怎么樣的思維給孩子過生日更好呢?到底該給孩子什么樣的禮物呢?
指導核心就是:給孩子一個體驗,一個既能感受到他自己人生時間刻度又能感受人生溫暖的體驗。
孩子由兒童成長到少年,年齡在增長,在不同的年紀,心里的需求不一樣,幾歲的的時候他們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因為每過去一年就是他人生的幾分之幾。因此通過每個生日一定要安排一個的活動讓孩子體驗到時間的腳步,感受到自己的變化,從小練習這種對時間的度量,對他今后的人生無疑是非常寶貴的,因為所有人本質上不過就是一段時間而已。
關于時間度量,近幾年網上有一個曬照片的事,就是把父母與孩子從小到大的合照曬出來,就能清晰的察覺到時間的腳步,這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當然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急不得也根本不需要著急。
另一方面,就是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并不孤單,父母的心是與他的心在一起的。說白了,這就是在讓孩子有人情味。這點真的很關鍵。原因很簡單,如果您不在意自己老的時候孩子走到床前,甩下一沓錢,轉身而去的話,就當我沒說好了。
因此,請別再跟孩子說我都給你買那么貴的東西、你想要的我不都給你買了嘛等等,
孩子過生日時心細一點,用心一點,有人情味一點。
孩子總是能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