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本奇書,因為太晚了沒來得及寫分享,想到最近的一段經歷和之前學到的東西,在此寫點感受。
經濟學研究的根本問題就是如何分配稀缺資源的問題。自然或者一定的社會資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于是就產生矛盾和問題。經濟學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大老難。所以,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才能拯救和解放人類這話真的很對。這不是我說的,是馬克思說的。
再說說宗教。中國當代盛行的宗教很不少,有舶來品,有本土的,都有自己的精神寄托。宗教教義各有所別,但是據我了解的幾類宗教都有禁欲的因素。道家主張清心寡欲,無為而治;佛家說,戒七情六欲,行善修福能得超生;文藝復興時期很多文學和美術作品反對天主教的禁欲主義。其他宗教上不了解,但是對于人在現實中的痛苦和無限擴張欲望,宗教給出的解釋大多是:忍耐。
在經濟學基礎上產生了社會關系,不僅僅包含了生產關系。社會上的其他關系,無不是其衍生品。倫理和社會學基礎上建立的社會關系,政治體系,社會契約,本質上都是為了能夠分配好一定資源而產生的。資源關系到每個人的利益。規則和制度的制定者勢必會獲得更多的稀缺資源,而弱者只能選擇忍耐,否則社會將會維持不下去,因此宗教除了在過去為人們解釋一些理解不了的事物,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維護統治秩序。
弱者并不都是孱頭,他們的資源有限,想要維持生存,又要溫順善良,往往很難。所以上層一般會開辟一條狹窄的路,讓下層由此獲得相比較從前更多的資源,更好的生存條件,以防止他們搗亂。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通過某些制度的選拔渠道而節節高升,總有落馬的一群人。這些人有的繼續忍受,有的則起來搗亂。有句話說得蠻有道理:每個富人都會有一個原罪。說的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
搗亂的人什么都做的出來,有的浪了一輩子,有的中途洗手干別的。他們對于社會其他人來說是毒流。他們是純粹的利己主義者。在自然生存法則里,他們想要充當強者,但在人類的契約社會里,他們始終是弱者和被消滅的對象。關于錯沒有錯,還是要分怎么看。你是把人類當自然生靈,還是把人類當作為社會關系的產物,立場和觀點自然會有顛倒。
先分享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