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易,是我在簡書上認識的為數不多的好友之一,源于我一次文章的錯別字,他好心為我糾正。一開始還以為他是一個多么老成的人,結果知道他年齡之后我差點嚇到了,哈哈,居然是比我弟弟還小的零零后。
但是不管年齡大小,子易都是一個可以話真心的好朋友,好弟弟。是繼貓貓之后的又一個成熟穩重,又特別有男子氣概的好朋友。話說,我在簡書認識的可以很好聊的好像都是年紀比我小很多的啊!?喂,這零零后是怎么了[捂臉][捂臉],估計是我自己心智都沒有他們好。
有了子易這個好朋友真的很好,每一次心里不舒服,和他聊聊都會解脫,而且很多時候他也能給到我一些很有用的建議,特別是他自身所富有的正能量,很多時候都讓我覺得汗顏,很想很想和他學習學習,特別是他的古琴,彈得很好呢!
今天在這里要介紹的這本書也是來自他的推薦,應該說是,直接從他手中得來的吧,因為他給我文章的評論,說到了老丑,讓我很納悶,什么是老丑。鑒于我不曾看過老丑的書,他就把他手上老丑的書《你所羨慕的一切,都是有備而來》郵寄給了我。
實話說,收到他的書我真的很開心,很興奮,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書,特別是對于愛書的人來說,自己手上的書,更是輕易不會隨便贈送給人吧!書,就像是他們命,就像他們身體里的血液一樣重要的存在,對于看過的書,更加是有一種奇異的感情存在里面,送人,就好像送了自己的小小的靈魂出去。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值得感恩的事,無比開心,幸福。
誠如書名所示,估計你一見就知道這書大抵逃不過“雞湯”的罵名,但是,此刻,我的心卻是欣喜若狂的,就是算是雞湯,又怎樣?我想偶爾補一補雞湯,也是必要的吧,特別是當身體機能出現些許問題時。
而老丑,又如其名字一樣,丑而美,是一只蛻變的丑小鴨,是一只勵志的天鵝。即使書不好看,他的人生進階之路也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精品。
一個人只有努力成為更好的人,才有資格任性,才有理由放肆,才有資本去選擇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這是書里給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也許大家也都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關鍵是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用盡全力去做到最好,折騰到不能折騰為止?而這分明是作者自己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感悟及已達成的目標吧。
丑而美好,溫暖卻不過分,細細碎碎,即使念念叨叨,也是一種人生的調劑與鼓勵,溫馨而美好。
就像他自己說的:“成功并非簡簡單單的一個結果,一個答案,它也是一個我們追求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獨自修行,努力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我們自然就會成就自己的人生。”
也許,老丑的人生,就是我向往的人生,也是一種他自認為的彪悍的人生,可以:走一路看一路,看一路愛一路,一個人默默地記錄著、感悟著、書寫著。以丑自居,卻一直都很美好。我羨慕的,可能是他的灑脫,他的敢作敢為,不怕得罪人的也不怕斷了翅膀失去天空,而是一直保持羽翼豐滿,隨時可以迎風而上。
那種真,那種誠,那種不怕以真面目示人的樣子,是現在的人少有的,即使被人調侃,也淡然處之。而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相信多多少少,塵世中的人都會帶著不同的面具示人,可他偏偏就不一樣,不喜偽裝自己,裝得高尚或端莊。
即使是攤煎餅的阿姨,搭地鐵的身有污泥的工人,他也同等對待,愛護,盡可能的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以助之。渡人如渡己,愛恨恢恢,我想,這在他心里是不曾出現的吧,他想的,只不過是盡力給所有人同等的尊重。
所以他才會討厭任何用功利心去做事情的人,才會感嘆:“人生之事,若總是抱著一顆功力的心去做,凡事有目的,凡事論功力,我們恐怕會虛度一生。”
可當今世上,又有多少人會選擇和他一樣,選擇不以成敗論英雄,不對所謂的蠅頭小利茍且?恐怕不多吧,就比如寫作,又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的喜歡,不計較得失的喜歡,不計較粉絲及觀眾的喜好而書寫自己?我想不多,真的不多,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人選擇拿起筆來又放下,順便埋怨編輯為何不給自己文章上首頁吧。
而不管做什么,即使是寫作,即使是想要取得任何一個小小的成就,在此期間,都必須是要承受小小的孤獨的,小小的挫敗感的,不然,又怎么會對成功念念不忘,對成功的甘露,飲而不敢忘。
漂泊在大城市的人,心始終是空虛又動蕩的。他說:“總覺得這里的人始終是空虛的,即使表面風光,也掩蓋不了內心的飄搖,就好像擺在花瓶里的插花,花朵干凈,莖葉光鮮,卻是沒有根的。我活在這里,也是沒有根的。我痛恨這里的房價,它讓我明明身居此處卻無法在這里生根。”
孤獨,孤寂,也是我在書中遇見的,一個即使功成名的作者也有的心境。對于家的渴望,如是他,也是一樣的渴望。然而落葉歸根,根,對他對我,都是一樣的需求,一樣又似乎不一樣的感知。
可能當初他寫這文章的時候確實是還沒“歸根”,沒有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家,一個不是屬于父母的家。但是此刻,我相信他是已經有的,而且是幸福的,只因那是屬于自己的,用自己雙手辛勤奮斗得來的家。
生活不在于握有一手好牌,而在于把手里的牌打好。認真,努力,拼搏,加些許隱忍,坦坦蕩蕩的揮灑青春,而后,必將是在好運來臨時,已經做好了準備的自己,就像書名一樣,你羨慕的一切,必將是有備而來的。
而子易,我想,可能當我們都準備好了就一定會見面吧,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雖然國慶錯失了一次良機,也無妨,總會有機會的,畢竟我們都還年輕,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