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大學宿舍是培養夜貓子的地方,這話一點都不假,半夜十一、二點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各種看電影、玩游戲、吹牛皮、可能有個別宿舍還依舊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甚至還有幾個人相約圍成一桌來幾圈麻將。
真是快意人生!
當然,也不盡是如此,為了趕課程設計而通宵達旦者也不在少數;為了某個競賽而徹夜難眠者還有很多。
在這樣很多事情都由自己把控的生活中,在這樣沒有特別大的壓力和競爭力存在的環境里,很多人都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不知不覺間消磨著自己的意志,侵蝕著曾經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湮沒了曾經充滿激情充滿斗志的理想,在溫吞吞的生活里用看電視劇和打游戲消磨著光陰,在唉聲嘆氣中抱怨浪費生命!
確實,進入大學跟之前的生活有很大的不一樣,尤其是跟高中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有句話說的好:“人之初,性本懶。”不是沒有道理的。
中學時代,做什么事都是老師拿著教鞭督促著,催促著起床,催促著上課,催促著吃飯,催促著上廁所,好像什么事都是在老師的監督下完成的,可以沒有自己的思想,只要聽從老師的督促,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總是很有規律的。但是到了大學,突然就放松了,沒人管了,不適應了,突然之間就不知道該干什么了。沒有規劃,沒有安排,每天渾渾噩噩的,開始懷念中學的生活。但是細想一下,忙碌的中學時代有自己的規劃和安排嗎,可能很多也是沒有的,每個人都是教育體制刻出的模子,按照被指定的方式去生活總是沒有錯的。而進入了大學,沒有人監督了,可以自由了,卻又變得無所適從了。
但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肯定還是有人能夠做到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每天都會讓自己過得充實而有意義。為什么會是這樣,因為他們懂得在適時的時候放空自己的心,讓心靜下來,在靜下來,去思考生活的意義,給自己更多地選擇和更多的可能性。但這真的是少數。
我不得不承認,我不屬于那些少數人,但也不能歸類于多數人的那一類吧。
我沒有學霸們那樣的毅力,或者說是對學習能夠達到一種癡迷的狀態;也沒有那種特別能玩能折騰的本領,不會玩游戲(主要是學不會),不會打籃球(主要怕被砸著),不會踢足球(盡管買了雙專業足球鞋)。學習也不行,玩又沒有強項,那我會干什么呢,這么多年渾渾噩噩的是怎么過來的呢,我的大學不枯燥嗎?
還真的不枯燥,但也確實總結不了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可能做的瑣事太多了吧。
沒有目標的生活總是顯得忙碌,卻總有感覺每天都是在虛度。
這段時間因為有一項必須好好完成的事情,不奢望能夠做得多好,只希望不把事情做砸吧。不知不覺的竟養成了早起的習慣,還不設鬧鐘。早晨起床能夠呼吸到新鮮空氣,精神也變得清爽了許多,也會給自己空出一點時間讀一點書,練練普通話,沒人說我,但我也知道自己的普通話確實不敢恭維。最近幾天幾個老外輪番來我校做講座,讓英語不好的我簡直抓耳撓腮,于是空閑的時間也會看一點英語,沒有十分刻意,卻覺得每天都會有一點點的收獲,內心也充實了不少。
我開始漸漸給自己設定目標了,我漸漸的發現,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總覺得自己不像以前那樣能夠熬夜了,尤其是通宵,尤其是在同學們說我老了的時候我竟然也會從心底產生一種默許的認同。前一個設計周時,我想挑戰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能熬夜了,所以就信心十足地在教室通宵了一把,第二天竟然還能夠若無其事,這讓我很高興。
趁著年輕,應該得給自己設定更多的可能性,多做嘗試,也許就成了。
不是有句話嗎?“嘗試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