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回回避型依戀者?分手后如果沒有互相刪除,復合的可能性大嗎?
降低自己的需求,以迎合對方的回避需求。
影響對方的態度,同時給予其選擇的余地。
持續營造舒適的氛圍,為他提供渴望的安全感,主動“協助”他做出選擇。
如果你真心想要“復合前任”,那么看到這篇文章,你已經成功了大約30%。本文包含了幾千字的實用內容,還有一些業內人士不希望我分享的真相,快來看看吧!
我注意到一個問題,很多網站上常有人提問:“我們分手后對方沒有刪除我的聯系方式,我們還有機會復合嗎?”
我想說:當然有機會!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對方在分手后沒有刪除你的聯系方式,這說明你們的關系并沒有搞得十分僵硬,至少ta對你并沒有太大的怨恨。要知道,當你們真的互相傷害,且對方心中充滿怨氣時,誰都會選擇把你的聯系方式刪掉。因此,ta之所以還保留你的聯系方式,是因為對你仍然有期待,無論是情感上的還是物質上的。
但是你需要明白,刪除聯系方式與否并不是決定感情能否挽回的關鍵因素。能否挽回一段關系,主要取決于對方目前的態度。無論是刪除了還是保留了聯系方式,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促成這種行為的動機是什么。
關于人類動機,著名情感專家康納老師曾經說過:“我們之所以主動去做任何事情,是為了追求利益,關鍵在于你是否能夠識別這個利益。”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動機。能將前任的聯系方式留在名單上的人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回避型人格,另一種是安全型人格。
01什么是回避型人格?什么又是安全型人格呢?
回避型人格的形成一般源于兒童時期,父母未能給予良好的陪伴,對孩子的需求反應不當,以及與父母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或溝通時父母態度冷漠等因素。這類人在親密關系中會保持獨立的人格特征,他們通常不喜歡擁抱和親吻,傾向于拒絕與他人過于親近。當伴侶主動親昵時,他們往往會本能地選擇逃避,因此在親密關系中表現得比較淡漠,甚至可能給人一種冷漠的感覺。
安全型人格的人與之截然相反,他們成長在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中,父母能夠及時滿足他們的需求,從而給予他們充分的安全感。因此,在親密關系中,他們不會感到多疑,表現得十分自信,對伴侶也有足夠的信任,不會抵觸親密關系中的親密行為。
如果你的伴侶是安全型人格,那么在親密關系中你一定會感到很幸福。ta會營造一個舒適的關系氛圍,因此當你們分手時,對方會顯得很淡然,不會讓你感到不安。
因此,我們主要分析回避型人格在分手后為何不刪除聯系方式的原因,以及他們的挽回方法。
02回避型人格者在分手后不刪除聯系方式的原因
1、害怕受到傷害。回避依戀型人格的人內心十分敏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害怕遭受外界的傷害,因此常常會設立明顯的界限。他們不會對伴侶產生過度依賴,分手后通常會表現得無情,甚至顯得十分灑脫。
他們在感情中表現得無動于衷,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情感投入,而是因為他們害怕受到傷害。他們不愿意顯露出悲傷的一面,認為這是一種羞恥。即便內心感到難過、不想分手,他們也會顯得很淡然。分手后,之所以保留對方的聯系方式,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顯示自己的不在意。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試圖向你和自己傳達“我很好,我并不難過,我已經放下了,分手也沒什么大不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當你看到他人通過運動和飲食控制成功減肥,擁有了理想身材時,你可能會在內心暗暗想:“我只是不想去做而已,要是我努力的話,肯定也能像他們一樣,甚至做得更好。”然而,即使有這樣的想法,你依然不會付諸行動。這是因為你內心深處存在恐懼,害怕自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為了避免面對失敗的結果,你可能會用上述理由來安慰自己,給自己一個心理上的緩解。
2、感到在關系中無能為力另一種可能是他對這段關系感到無能為力,不知道該怎么繼續下去,也不想徹底分開。換句話說,他不清楚如何處理你們之間的關系,因此選擇留下聯系方式,不復合也不刪除。這也是他逃避現實的一種表現。與其好好溝通尋找解決辦法,他更傾向于保持冷漠,壓抑自己的需求,這也是回避型人格的一個常見特征:遇到問題時,首先選擇的是回避,而不是解決。
例如:當你邀請ta這個周末參加聚會時,起初ta可能出于不想讓你失望而答應,但實際上這并不是ta內心的真實想法。臨近聚會的時候,ta其實并不想去,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告訴你。在你詢問ta準備得怎樣時,ta會找各種借口推脫,試圖回避這個話題。你越是催促ta做決定,ta越會封閉自己,拒絕與你溝通。
03回避型人格的修復方法
1.降低自身需求,以迎合對方的回避傾向。我之前提到過,我們的行動背后總是有動機存在。只要存在需求,我們便可以通過滿足對方的需求來實現挽回的目標。由于回避依戀型人格的人內心非常敏感,他們通常會設定明確的界限。在此時此刻,你們已經處于分手的狀態,在他們的理解中,你們之間不應該有太多接觸,更不必提及復合的事情。
Ta一直在逃避這個問題,如果此時你強行將問題擺在面前,迫使ta做出你期望的選擇,ta只會更加逃避。這樣一來,越是想要復合或挽回,對方就越會躲開你,愿意與距離拉得更遠。
因此,正確的做法是不要給對方過多的壓力,滿足對方對回避的需求。你可以這樣表達:
“我們之間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你的做法是合理的,我能接受分手這個事實(認可對方的行為)。其實,我已經習慣了來找你,看到有趣的事情總想與你分享,不過請你放心,我不會過于打擾你(滿足對方的回避需求)。不過話說回來,分手了也不必搞得完全不往來了,還是可以做朋友的,不是嗎(給對方一個可以繼續聯系的理由)?”
把這段話發過去,我相信他們不會再躲著你了。正如之前分析的那樣,他們心里一直在自我安慰:“我和他們分手也沒什么,我已經放下了,我過得很好。”為了讓這個信念合理化,他們會很自然地接受你們做朋友的提議。
2.側面影響對方的態度,并給予對方選擇的余地。我們大多數的行為都是由態度驅動的。一個人要么選擇疏遠你,要么愿意和你做朋友,這兩種行為反映了他們對你們關系的不同看法:一種是認為應該不再糾纏,另一種則是認為即使分手也能保持友誼。心理學認為,態度是對特定對象的一種傾向性評價,是通過學習形成的,并且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而有所改變。
舉個簡單的例子,起初你認為自己的華為手機功能很強大,還對蘋果手機不屑一顧。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你發現身邊幾乎所有人都開始使用蘋果手機,并且都在贊美蘋果系統的流暢性,表示幾年使用也不會出現卡頓。這時,你的態度可能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心中難免會涌現出“大家都這么說,難道蘋果手機真的那么好?”這樣的想法。即使你現在不打算立刻更換成蘋果手機,但對它的看法已經開始逐漸改善了。
在試圖挽回回避型依戀者時,最關鍵的一步是讓對方對你們的復合以及對你的態度有所轉變,放棄那種認為你們不能在一起或在一起會有矛盾的想法。
回避型依戀者選擇分手,通常是因為你們之間出現了某種矛盾,他們不想直接面對,而你則希望迅速解決問題。
因此,ta可能會選擇一種看似更輕松的方式來逃避。為了挽回關系,不要強迫ta,盡量減少ta的情緒壓力。現在你們仍然保持聯系,處于朋友的關系,可以和ta聊一些八卦或日常的小事,鼓勵ta分享自己的看法,不論ta的觀點是什么,你都要表示贊同。這樣可以讓ta感受到你們在許多事情上的看法其實是一致的,而你們之間的矛盾并沒有ta想象中的那么嚴重。一旦ta的想法或態度發生變化,ta就可能會重新考慮你們的關系,重新選擇的機會便會出現。
3.繼續營造舒適的氛圍,給予他所渴望的安全感,幫助他做出選擇。經過前面兩步的操作,Ta對你們之間的關系態度出現了一些變化。但不要以為這樣就可以急于求成,事實并非如此!如果想要和Ta復合,仍需要更多的努力。為什么呢?因為Ta對受傷的恐懼讓其在考慮“是否要和好”時感到糾結,擔心如果復合后又出現類似問題該怎么辦。因此,在這個階段不要急躁,正如俗話說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可以適當地表達一些自己的需求,但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讓Ta感到你在施壓。Ta的安全感來源于與你保持適度的距離和擁有自由選擇的空間。
那么,應該怎么做呢?
可以隔幾天找個ta感興趣的話題聊聊;在ta的朋友圈里互動;邀請你們的共同朋友聚餐,期間可以適當地表現出你對ta的喜愛。讓ta感覺和你在一起很放松,之前的矛盾其實都是小事。這樣做幾次后,ta的態度會有所改變,當安全感和舒適感達到一定水平時,自然就會復合。
許多人在分手后會為對方是否刪除了自己的聯系方式而感到困惑,進而思考是否還有機會復合,或者如果對方沒有刪除聯系方式,又是否能夠重歸舊好。但我想說的是,復合與否與刪除聯系方式并沒有本質的關系。最重要的是對方對你的態度。
最后想要分享的是:挽回情感是你對這段關系的重視,而不是對方拿來談條件的籌碼。因此,在挽回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退讓,但不能無止境地妥協。希望所有真心努力挽回的人都能收獲真誠的愛情。
大家或許看到過很多關于挽回的文章,也有很多類似的內容,但今天我想跟大家說一句心里話:想要真正挽回感情,并不是單靠固定的文章模板就能實現的。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無法完全依照一篇文章的方法去行動。挽回感情的方式因人而異,適合他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