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看三毛的《夢里花落知多少》,在還不懂愛情的年紀,卻在被窩里哭的像失了戀的姑娘。那時在無數(shù)個香甜的夢境里,我遇到了屬于我的“荷西”,那個愿意陪我到流浪到天涯海角的荷西,那個愿意陪我瘋陪我鬧陪我追求大人眼中毫無意義的自由的荷西。
后來慢慢長大,那時的夢想就像被稀釋的糖水,越來越淡。在開始懂得愛情的年紀,卻賭不起自己的青春,成熟就是學會理智,而理智只允許我去走最保險的路。縱使我生命里出現(xiàn)了我的“荷西”,恐怕我也做不到像三毛那樣不顧一切地與他遠走高飛
找了其中的《溫柔的夜》,細細地讀,發(fā)現(xiàn)有些文章和《夢里花落知多少》是一樣的。也許是光陰的沉淀,歲月的打磨,現(xiàn)在看《拾荒記》竟能讀出更多的東西。三毛最初的理想是做一個拾荒者,將別人丟棄的廢品經(jīng)過手工變?yōu)檎鋵殹2怀鲆馔猓@樣的理想被老師批評說“沒有大志”。原來從那時開始人們眼中的大志就已經(jīng)定性為“救死扶傷的醫(yī)生”,“偉大的科學家”這樣的職業(yè)了。雖然后來的三毛并沒有成為專業(yè)拾荒者,但她依舊保持著孩童時期的拾荒愛好。不管走到哪里,家鄉(xiāng)還是國外,鄉(xiāng)鎮(zhèn)的街道還是海邊,她都能從拾荒中找到樂趣,還與荷西一起淘到了不少他們引以為豪的寶貝。我從心底佩服三毛,是因為不管她的理想有多讓人嗤之以鼻,她都可以忠誠于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熱愛自己的生活。
三毛說自己之所以自稱三毛,是因為她就是個身無分文的像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一樣的流浪者。我最初的夢想是像三毛一樣四處流浪,無拘無束,做一個靠文字為生的流浪者。然而這看似簡單的理想,如今我只想在它面前嘆一聲:做三毛,談何容易。
三毛在《溫柔的夜》的序章中說道:我是一個自私的人,只在寫自己的故事,也只會寫自己的故事。這樣的想法曾令她一度擔憂,甚至無法提筆寫作。如果我活在她那個年代,知道她的顧慮,我會寫信告訴她:你的文字里其實不止有你自己,還有荷西,有家人,有鄰居朋友,有各地風俗,更重要的是,我從里面看到了你一路對寫作的熱情,對自由的追求,對愛情的執(zhí)著,對故鄉(xiāng)的牽掛,對國人素質的擔憂;你也在用心愛著自己的國家,愛著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西格里夫曾說;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很多人看到的是依偎在荷西身邊溫柔細膩的三毛,姿態(tài)就像悄然開放的薔薇,卻常常忽略她心中仰天長嘯的猛虎,她也是個不失氣魄的愛國青年。正如她在文中所說的:愛之深,責之切,我以上所寫的事情在每一個民族都可能發(fā)生,并不止是中國人,可是我流的不是其他民族的血液,我所最關心的仍是自己的同胞和國家。懇請我的故鄉(xiāng)人在外旅行時自重自愛,入境隨俗,幾本的行為禮貌千萬不要太忽略。至于你會不會流利的外語,能不能正確地使用刀叉,是不是衣著時髦流行,反而是一些極其次要的問題了——你看郎靜山先生一襲布衣,一雙布鞋環(huán)游世界,那份飄逸的美多么替中國人風光。
三毛的流浪者生活雖是自己選擇并堅持的,但現(xiàn)實并不舒坦安穩(wěn)。哪怕是知足常樂,熱愛生活的三毛也必須要面對現(xiàn)實的不公和冷酷。《五月花》是《溫柔的夜》中篇幅最長的,也是最沉重,最能體現(xiàn)現(xiàn)實殘酷的一章。沒日沒夜的工作、失業(yè)的壓力、老板的剝削、當?shù)厝说睦淠拓澙贰⒉⊥吹恼勰ィ@些幾乎壓垮了三毛和荷西。三毛對于物質上的要求很少,卻不得不為二人基本的生活愁壞了身體。當同伴裝病不上工,荷西一人面對危險而又辛苦的潛水工作時,他們生活艱辛卻不失良善本性;當二人決定向老板討要基本工資一走了之,老板卻一拖再拖,最后也沒付到基本工資一半的錢時,他們饑寒交迫卻沒有把生活過的頹廢麻木;這黑暗的一個月生活的記錄,三毛仍以“五月花”為題,或許在她眼中,只要兩個人相濡以沫地守護著彼此,那過程令人喘不過氣的壓抑和艱難都可以笑著帶過。在拿到勞力換得的工資后,三毛想起意向容忍自己任性妄為的家,不由滿心感慨和內疚。再愛自由的鳥兒也會疲倦,也會想念曾停靠過的溫暖小窩。
《溫柔的夜》中,有她寄給家人的信,一字一句都如拉家常般樸實無華,眺望著那片曾扎根深處的令她無限依戀的遠方,她只是無數(shù)個背井離鄉(xiāng)的游子中的一個,她只是個還在撒嬌的小女孩,笑靨如花,天真無邪。
一直到現(xiàn)在我也沒不敢說自己完全讀懂了三毛,只能說比起六年前,她還是那個她,而我卻看到了更多的她。一個渴望自由的她,一個堅持夢想的她,一個相信愛情的她,一個將家和鄉(xiāng)愁深埋在心底的她,一個愛國卻憤其不爭的她。同樣,她也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小小塵埃,大千世界中的一個平凡人,平凡的兒女,平凡的妹妹,平凡的妻子,平凡的流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