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號,這一天, 我在文華書城做了一天的體驗店員。“加油 書店”這個活動同時在全國200多家書店發起,主題“為了人與書店的相遇”也讓我感觸頗深。
那天書店里的客人還算比較多,恰逢周末,大人小孩都愿意走進書店,或閑逛或坐下來安靜地讀一本書。
店里一共有六位體驗店員,各自被安排于不同的樓層。我們除了完成店里日常的整理書籍任務外,還要讓店里的客人填完我們手里的明信片 。
我知道這不僅僅是在收集讀者對書店的寄語,也是讓我們走近不同的讀者,發現書店的故事。
一開始我既興奮又緊張,一邊整理著書架上的書,一邊目光在搜尋著合適靠近的客人。書架旁有一個個獨立小圓桌,有人沉浸在書中,在我看來顯然是愛書之人,填寫寄語再適合不過了。但我不忍打擾,繼續尋著讀者看書之余的空閑遞出明信片。
我忽然看見一位佇立在書架前的老奶奶,走進向她說出請求時,發現她正拿著放大鏡在書架前找書,她說今天忘帶眼鏡了,看不清字無法給我填寫。又仔細端詳了一會,她有些失望的問我是不是沒有種花的書呀?我看著這個頭發花白的老人,即使出門忘帶眼鏡了還是堅持找書,心里便不愿她的希望落空。初來乍到的我仔細回想著植物類的書所在的位置,當帶她來到植物書架那一欄,她立刻興奮起來直說謝謝,忽然覺得莫名感動,即便她沒有留下寄語,但這樣一個喜歡花愛看書的老人,已經傳遞給我她對生活最赤誠的熱愛。
后來還遇見了很多不同的人,有懂事的小孩乖巧地坐在母親身邊,認真翻閱著自己尋找的書;有情侶互相依偎翻看著同一本書;有有朋友坐在階梯座上輕聲閑聊,交換著自己的讀書心得。
這就是書店,它不像圖書館安靜得沉悶,也不像商場的喧鬧張揚,它舒適得剛剛好,可以走走停停,或站立或隨意坐下,形成自己的一方獨立空間。
作為客人,這是一個有情懷的書店。它不賣教輔類書籍,你來這里只是因為閱讀興趣。
作為店員,這是一份有情懷的工作。你觸手可及的是一本本沉淀積累的結晶,每天討論的是東野圭吾、阿加莎的書哪個更暢銷。
“為了人與書店的相遇”,活動讓讀者走進書店,發現書店的故事。在書店,遇見的人皆因書結緣。因同是愛書之人,店員親切為你指導講解,互不相識的體驗店員,可以歡坐一堂共進午餐,擦肩而過的讀者,愿意駐足為你留下揮筆……人與書店相遇后,噴發出無限美好,也共創出一片和諧空間。
無論電子書和網絡如何普及,一座城市還是需要書店的。書店作為一座城市的文化符號,滿足了人們對書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