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我的一篇文章被簡書編輯推薦到了首頁。有很多人看到了這篇文章,我也同時收到了一些好評和差評。
其中有一條差評看起來非常的不禮貌和不友善,對方認為我寫的這篇文章完全是在瞎扯。
看到這條評論,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人根本就沒有認真的看過我的文章。很可能對方只是匆匆的看了一眼題目,就開始對我妄加評論。
想到這,不禁感覺有些生氣。出于好奇心,我點開了給我差評的那個人的頭像,并且進入了他的個人主頁。
點開一看,是位小伙子,頭像還很帥,而且他也在簡書上寫文章。認真看了他寫的幾篇文章,感覺文筆還挺好的,但是并沒有多少人給他點贊。
忽然之間,我收住了那顆想要反擊他的心。
我想,這位小伙子也在很努力的寫文章,我們也都算是同道中人了。只不過目前他的才華還沒有得到那么多人的認可,非常缺少他人的鼓勵。所以,他才會有一些負面能量想要發泄。
你要知道,一個感覺非常幸福的人,是不會隨意去攻擊別人的。只有一個感覺不幸福的人,才會想要去傷害別人。
想到這里,我想做一個不同的嘗試。對,你沒看錯,我動了一下手指,給這個小伙子的最新一篇文章,打賞了2元錢。并且給他留言說:
“謝謝你的評論。給你打賞的目的是為了告訴你,這個世界上除了恨,還有愛。”
2.
沒過多久,我就收到了這位小伙子的回復:“謝謝大哥以德報怨,么么噠。”看到回復之后,我感覺心里舒服了好多。
但是這位小伙子,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厲害。他的反思能力很強。很快,他又在簡書上更新了一篇文章,專門就這事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在文章中寫道:
“午飯過后,收到打賞的通知,是上午被我反手一巴掌打過去的人,他留言說感謝評論。這時我才覺得那巴掌原來打在了自己臉上。事物相較,可知輕重;品格相較,可見貴佞。
在被人莫名吐槽之后,自問我做不到心平氣和甚至謙卑和氣,在品格上我不如他;在沒看文章的前提下就憑主觀臆斷而拳腳相加,在處事方式上也實在大有欠缺。我忙向原文的作者道了歉,又把那篇文章從頭到尾拜讀一遍。
反觀自己,看多了網絡時代一言不合就問候別人父母宗族的斑斑劣跡,隨心所欲肆意揮灑自己的刻薄,施展毒舌,那并不是青年個性,也不是率性灑脫,說難聽點那只是教養缺失,只是輕狂。”
看完這篇文章,我忍不住又給這個小伙子打賞了兩塊錢。為他的反思能力、為他透徹的說理、為他坦誠的人品點贊。
3.
我一直在微信訂閱號和簡書上同時推送文章。但是與微信訂閱號相比,在簡書上發布的文章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氣。
因為在訂閱號的粉絲當中,很多都是我的學生,或是比較了解我的人,很少會給我差評或是說一些很難聽的話。
但是簡書卻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平臺,各種各樣的旁觀者都有。人們很容易會因為一句話看的不爽,就在文章結尾留下言辭犀利的差評,甚至把作者的全家都“問候”一遍。
雖然我明白,“有多少人喜歡你,就會有多少人討厭你”的道理。我也明白,“一個人能夠承受多少詆毀,才能承受多少贊譽”的道理。
但是每次收到差評或者是負面評價的時候,心理總還是非常不爽的。
尤其是有一些人,根本就沒有認真的看你的文章,只是匆匆掃了一眼,就開始對你整個人進行評頭論足:
例如:“感覺你的文章就像是小學生在寫作文”、“完全不同意你的觀點”、“你就是一個標題黨”、“最討厭這種毒雞湯了”、“自己都不成熟,還在這里教育別人”、“小編你為什么不去吃翔呢”等等。
有時候我會想:為什么這個世界上會有那么多的人都如此不友好呢?他們到底是受到了多少傷害,才會變得渾身上下都充滿了戾氣呢?
更有甚者,會花好長時間,給我寫很多字的評論,只為了證明我是錯的。
我常常會想,如果有這么多的時間,拿去提升自己該多好。總是花時間來貶低別人,也無法證明你自己就是厲害的啊!
4.
面對一些毫無依據的差評,我們可以選擇和對方互罵,不停的爭吵下去。但是這樣做只會陷入無止境的負面情緒當中,進而耽誤更多的寶貴時間。
因此,在大多數時間里,我更多的會選擇去“冷處理”,不去回復那些差評。
這一次,我沒有選擇“冷處理”,而是選擇“以德報怨”——用給對方文章打賞的方式去回應對方給我的差評。
說實話,在給對方打賞前,我還猶豫了一下。我擔心對方會嘲笑我“好傻、好天真”,我也擔心對方會回復我說“滾粗,誰稀罕你這兩塊錢!”
后來,我還是決定抱著一種善意去嘗試一下。因為我還一直相信:每個人的心底都有善良的種子,沒有一個人是徹頭徹尾的壞蛋。
那些出言惡毒的噴子,一定是在現實世界中受到太多的傷害。他們沒有感受到愛的力量,所以才會帶著憤怒到處傷人。
除此之外,我還深深的相信:能夠展現一個人內心強大、充滿力量感的做法,并不是拼命的去貶低對方,而是帶有一顆真誠的心去鼓勵對方,去給予對方。
想想自己真的很劃算,僅僅花了兩塊錢,就重拾對人性美好的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