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只是喜歡,何必夸張成愛
史鐵生的散文集《喜歡與愛》,他寫自己的愛情故事,純潔如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但作者生活的年代,個人的命運與整個時代的命運捆綁在一起。愛情的自由對他們來說可望不可即,就這樣余生都充滿遺憾,都在不停地懷念。
他寫失戀:失戀的日子,與平常的日子,沒有多少不同。區別也許僅僅在于:它正途徑我,尚未到達你。
他寫往事,決意要離婚的夫妻,丈夫回想起初遇時那份悸動,一點點蛻變成如今的冷漠。醒來他多想這只是個夢,但生活不是夢。
他寫戀人,女生童年時期愛上的男生,一輩子都在期望能夠嫁給一個像他的人。草率的結婚離婚,忽視身邊那個一直等待的人。直到生命的末尾,在醫院的病床上重遇心中多年憧憬的那個人。當年的男孩已是耄耋老人,雙目交匯,老人忍不住驚呼:“老天,他才真是像你呀!”“你是說哪一個?”“等了我一輩子的那個呀...”
他寫喜歡與愛:喜歡,是看某物好甚至極好,隨之而來的念頭是:欲占有。愛,則多是看某物不好或者還不夠好,其實是盼望它好以至非常好,隨之而得的激勵是:愿付出。
所以,既然只是喜歡,又何必夸張成愛。太多的人把一時的占有欲當成愛的沖動,輕易做出愛的承諾。請你不要對我說喜歡,在你愿意為我付出愛之前。我們都無法知道這情誼的沉甸,是否足夠支撐起余生的歡喜憂傷。
我想起亦舒的《曾經深愛過》,多是“當時只道是尋常”式的悔嘆。妻子在某一日無聲地消失,丈夫不斷追憶彼時的甜蜜和傾心。“我夢見我伸出手拉她,她低頭看床上的我,她微笑著。醒來知是夢,不勝悲。我從來沒有夢見過她,以前她一直在我身邊。”
所以我并不看重你的喜歡,因為我不想只成為你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