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總是犯這樣的錯誤:買水果總喜歡買便宜的。
就像今天,明明買4元一斤的橘子很漂亮,而且個個汁水豐富,吃起來很爽口,可他偏偏舍不得,非要買兩塊錢一斤的別人的處理貨,結果辛辛苦苦買回來的水果被我丟掉了一半,因為沒水分,吃起來渣的很。搞得我心里很不舒服。
老是做這種“買的便宜,吃著貴”的事情,且屢教不改,我也是醉了。但看他每天那么辛苦,我又不好意思發火。
買衣服或別的東西也是,明明需要早點更換,他偏偏要一拖再拖,直到最后東西真正的不能用了,或產生了不好的后果,他才會下決心去換新的。
而我的消費觀念跟他正好跟他相反,雖然家里不太富裕,但吃的,我寧愿吃少點也要買好的,“買的貴,吃的便宜”是我的消費理念。用的,我喜歡未雨調綢,通常都會提前準備好要更換的東西。
老公說他是“勤儉節約”,可我說他是“不會消費”、“丟西瓜,撿芝麻”。他說我“浪費”,可我認為我自己是“適當消費”、“促進經濟發展”,人不能“只掙不花”,那錢豈不成了“死錢”了。
所以在家里,我們通常會為了維護各自的消費觀爭論不休,當然每次都是我取勝,因為家里大多數的東西都是我在買。
老公是個老實憨厚的人,他只是對自己有些“摳”,無論是對我和女兒,還是父母,以及周圍的親朋好友都很大方,好面子,也從來不計較我花錢的數量,所以爭論歸爭論,從來沒上升到戰爭。
有時候他的舉動還會成為生活中的調味劑,就像今天買水果的事情,以后我們也會當笑話一樣講出來。
唉,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了他那么多次,今天他還是又重蹈覆轍。他總認為自己是“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一直都被譽為一種美德,一個良好的習慣。但生活中真有必要事事處處都做到勤儉節約嗎?
首先我們從廚房說起。油鹽菜米醬醋這些必需品,一定要新鮮,至少要在保質期里,如果發現有發霉或者外觀發粘的食物就千萬別吃了。
有關專家說了,經常吃剩飯剩菜會致癌。還有綠色蔬菜海鮮這些剩食物,都不宜隔天吃,如果吃不完就不要節約了,全部倒掉,以免得不償失。
還有身邊的一些行為有時我也感到很不理解。
比如有些人并不窮,上市場買東西還得為了幾毛錢講價。
有的人為了一斤米節約一毛錢,而去超市排半天的隊。
聽說明天油價上漲一兩毛,今天加油站就能排起長隊。等等。
雖說是積少成多,但通過省吃儉用能省出多少錢出來?為了一毛錢,或幾毛油價去排隊,算下來可能可以便宜幾塊錢。我就寧愿多花幾塊錢,可以不用排隊,不用浪費時間。
有那些浪費的時間,我做別的事情,肯定不止掙那么一點點錢,而且有時候還可能搞得心情不好或因小失大。
勤儉節約雖然說是一種美德,但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能處處需要勤儉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