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屬于勤儉節約型,只買合適的。
不和別人攀比名牌,從不購買奢侈品,日常消費品夠用就好。
每月的工資都有結余,堅持通過記賬的方式,搞清楚工資的去向,分析自己的消費行為,杜絕不合理的消費。
大多數人應該都是勤儉節約型吧,或者像我一樣,自以為是勤儉節約型。
就像我的表弟,月薪三千用蘋果手機,在我看來就是鋪張浪費,而在他看來就是勤儉節約。
他說沒有買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已經省下不少錢了。
所以說,消費觀不同,看待消費行為的態度不同。
月薪三千用蘋果6S手機,一用就是五年,好像也挺節約的。
月薪一萬用小米手機,每年更換一部最新款,好像也挺鋪張浪費的。
這樣一分析比對,就會發現好像被局限在月薪的范圍內,其實消費行為并不是那么不可取。
不同的消費觀,形成了不同的消費習慣,在自己看來多數都是勤儉節約,在別人看來可能未必如此。
因此,評價是勤儉節約型還是鋪張浪費型,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看。
如果僅僅從自身的角度來看,每個人大約都是勤儉節約型。
勤儉節約型or鋪張浪費型
另外還有就是花的錢是否是自己賺的,也需要參考。
現在不少中小學生,對花錢沒有概念,也不知道自己家的財務情況,有時上網打賞主播出手闊綽。他自己卻渾然不知,覺得自己喜歡就打賞,并沒有鋪張浪費。他所花的錢,是父母賺的,花出去對他來說可能不痛不癢,沒有什么影響。可對父母來說,是辛辛苦苦的血汗錢,花完就沒有了。
對于工薪階層來說,可能剛開始領到工資后,會欣喜若狂,看到自己想要的就會買買買。過一段時間之后,停下來思考分析,也許就會逐步改變消費習慣。
不論是花別人錢,還是花自己的錢,判斷是否合理合適是否值得的過程,就是形成消費觀的過程。消費觀不是一成不變,會隨著很多因素而變化。
至于是勤儉節約型,還是鋪張浪費型,對于健康的消費觀來說,并沒有太大的關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