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是說到沖浪這個詞,人們一般是想到沖浪運動本身。不過,也許還有不少老程序員們還記得,世紀之交那段時間,沖浪這個詞還有另外一個特別的涵義:上網。起因大概要從瀏覽器說起,反正我到現在也沒搞清楚,怎么就把explore這個詞翻譯來翻譯去就翻譯成了沖浪了。不過那時候,上網沖浪確實是個非常時髦的說法。曾經新聞聯播都專門用了那么幾分鐘的時間來介紹這個新興的術語,解釋的角度基本和我現在說的角度是一樣的。
其實那個時候,不僅僅有沖浪這個時髦詞匯,像斑竹、板斧、ICQ、:)、:P這些東西也都是相當流行的。不過流行的東西畢竟大多都是曇花一現的,熱度慢慢就退了,知道的人也就不多了。所以現在有時候我敲個:),還得跟人解釋半天?,F在拿出這幾個詞也算得上一個篩選器了,新老程序員倒是可以很清楚的區分出來。
我第一次上網,應該算97到98年那會了。之前學了一兩年的電腦,基本上都是在DOS環境、學習單機的操作、編程。聯網這個事情對我來說,聽說是聽說過,但是也算是受限于客觀條件,整個城市里面都沒有幾個能上網的地方,就算是有也不是能給我們蹭到的,所以就一直沒能如愿。不過說回來,沒有經歷過,自然也就沒有期望,當時我的感覺是電腦已經很強大了,根本想象不出上不上網有什么特別的差別。因此,上網這個事情,在沒接觸過網絡的時候,不像當初對電腦的期待那樣強烈,我幾乎沒有過什么要去嘗試一下的沖動。所以說“如愿”,這個說法應該不準確。
在沒有網絡之前,準確的說,沒有接入到公網之前,實際上小型的局域網我們是經常接觸的。和現在不同的是,那時候的局域網不是用雙絞線、水晶頭連接的機器。那時候普遍流行的是NetWare公司的無盤工作站的網絡,機器之間用同軸電纜連在一起。一般一臺主機配置要高點,選個486,剩下的就是一堆286、386,而且沒有硬盤、軟驅什么的。需要啟動電腦了,首先得從主機上獲得操作系統的鏡像,虛擬出啟動分區和操作系統來。當然這都是自動的,我們用起來,除了要用賬號密碼登錄外,其它和在普通的DOS上沒區別。這一套模式,現在也還是流行的,在各個網吧里面,也有不少采用這種無盤工作站的方案,只是原來的DOS變成了Windows而已,也不用NetWare的東西改用開源的集群方案了。我大學剛畢業那會,還研究了架設Linux無盤集群的一些辦法??偟膩碚f用這種方式管理機房,確實是個好辦法。
這樣的小局域網里面,其實通訊、互聯這些東西,實在是沒啥玩頭,對于當時我們這一群小屁孩來說。也就是需要啟動、登錄的時候,對我們來說這個網絡是存在的。其它情況下,有網沒網真沒什么區別。不過情況到了我上高中的時候,稍微有些改變。當時編程能力也算是有所提高了,我記得清楚的有這么兩件事情,足以證明對于熊孩子來說,給他個破紙片,也能嗨上半天。
這兩件事情都有個引子:我們這些家伙當時參加奧賽培訓,相互之間經常要交流一下各自的程序,但是機器之間又沒有軟盤、軟驅,也沒有現在的QQ之類的東西,更別說U盤了(那時候我們根本就沒聽說過USB這東西,機器上也沒有這種插孔)。所以老師幫我們開了個幾個賬號之間的共享文件夾。每個賬號都可以在里面寫文件、讀文件。這看起來沒什么問題,不過我們的壞水就慢慢從這里流淌開來了。
首先,還不是什么壞事。我當時在想,既然跟別人吹牛說我會計算機,多少得找個機會現一把眼。所以花了不少時間寫了一個聯機的圍棋棋盤、國際象棋游戲出來。當時沒學什么協議棧的概念,更沒有什么主從機、服務器客戶端的概念,就是一個簡單辦法,開兩個程序,都跑共享文件夾去訪問同一文件,利用共享的那個文件來進行通訊。倒是給弄出來了。結果一到小組活動,或者微機課的時候,我就攛掇幾個同學給我當肉雞,來玩這個。雖然游戲很簡單,連規則、自動判定都沒有,不過他們倒是玩的樂此不疲。結果有會給老師逮到,問他們這個誰給他們弄的,結果幾個叛徒第一時間就招了,還在那幸災樂禍的等著看我挨收拾。不過老師還是深明大義,說他們幾個玩的該挨訓,說我寫這個程序的值得表揚,當時把我樂得。
不過之后就有點出格了。有一回我們發現,看機房那個年輕老師在偷偷玩游戲,這個可不是自己寫來的什么小游戲,是超級瑪麗,還有個刺殺希特勒。這兩個游戲都是挺經典的,具體怎么個經典法改天再說,反正關鍵點是我們知道了這個機房里面某個地方有游戲!這會我們的腎上腺素算是完全激發了,天天在琢磨怎么搞到那兩個游戲。然后一天我燈泡一亮,想到辦法了。怎么弄呢,不是我們有個共享文件夾嗎,就利用它!弄一個模仿NetWare登錄的程序,把提示行、輸入提示、輸出提示全給他弄個一模一樣的,然后不管輸入什么,都給他提示個密碼錯誤請重新輸入,再下來才給他打開真正的那個登錄程序。誰都會有敲錯密碼的時候,所以偶爾碰到個密碼錯誤的提示也都不會在意。結果呢,在我們自己寫的程序上輸入的用戶名、密碼,早都給我們保存到一個藏好的文件里面去了。我把這方法跟胖墩和小房子一說,都覺得靠譜,于是立馬就弄。兩下就搞好了,然后把程序考到共享文件夾里面、再把當前路徑切過去。接著把其它電腦都給關掉,就剩這個電腦開著,這里還用了點心理學的詭計。想想哪個人都會犯懶,看到開著的機器自然就會來用這個,絕不會專門去開別的機器。然后找個巨會演戲的跑去跟老師說忘了密碼了,然后老師過來用他的超級用戶一登錄就中招了。從此超級用戶就歸我們了,游戲嘛,自然也不在話下了。
不過這個事情沒兩天就露餡了。為啥?老師有天一進來,發現全都在打超級瑪麗,不用說他都猜到怎么回事了。所以后來這個偷密碼的辦法就不頂用了,他每次來登超級用戶都一定親自打開一臺沒開的電腦自己操作。
不過嘛,超級用戶這個東西,我們還是有其它辦法弄到的,舉個例子,就是稍微扯得遠了點。后來我們發展到專門練習了一個看手猜密碼的本事。就是把手上敲密碼的動作都記下來,搞專項練習,看手的動作,記憶鍵盤上敲的內容。一般能練到記上十來二十個字母不出錯的程度,對于密碼來說,絕對夠用了。這本事我不知道別人誰練成沒有,我的基本上算是湊合著可以用了。這個套方法在心理上絕對是夠震撼的,所以到后來,所有人敲密碼都成這樣了:把手和鍵盤推回到鍵盤抽屜里面去,然后才輸入密碼。我呢,就專門把指法敲錯幾個,這樣就算給人看去了,也弄不對。從此我也就養成了現在若干鍵用錯誤的指法輸入的習慣。后來我還嘗試著看手腕動作猜擊鍵來應對把手藏桌子底下的方法,只是這個沒成功,不過也不妨礙我拿這套不存在的神跡去招搖撞騙,搞的大家人心惶惶,從此誰都不當著別人面敲密碼了?,F在我還有這個習慣,看見別人要輸密碼了,趕緊把頭轉開,都成習慣性禮節了。
不過說回來,這種技術,久了不練自然就荒廢了,現在即使看見了,也反應不出來別人敲的是什么了。不管怎么說,反正自從我們弄到超級用戶之后,那個機房就隔三差五的癱瘓了。搞的我們老師最后都沒脾氣了,等有了windows機房都懶得管這個NetWare機房了,讓我們愛怎么整怎么整吧。
還說回那個偷密碼的程序,自從搞到超級用戶之后,我就沒管過它的。后來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來它來,跑去看看都偷到了哪些。結果發現那就是個韭菜地,長了那一大茬豐收的果實,連我自己的密碼都在里面,中招的人真不少。后來那些人弄QQ盜號、聯眾盜號的時候,我看了看就沒興趣了,都是炒冷飯了。不過現在想回來,反倒是這個事情幫我打了劑預防針,沒讓我后來往歪道上走。
再后來,慢慢我們就開始上公網了。我慢慢發現街上一點點出現了不少網吧。我覺得挺新鮮,街上的機房我是去過的,里面大多數人都在練五筆。但是網吧給我的感覺是怎么這些人在里頭都不練五筆呢? 終于有一回我決定去探個究竟。然后進去了,又是熱情好客的小哥和鄰座兄弟的耐心指點,給我上了個聯眾跟人下棋。哎,我才發現,這個東西比我自己在學校機房弄的那個游戲棒多了。然后我就慢慢玩上癮了。
接著又是人家教OICQ怎么玩。這個OICQ現在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它原本是抄的國外的一款叫ICQ的。ICQ呢,起名字用的是I seek you的諧音,就是個網絡尋呼機,當時的叫法。OICQ呢,就是中國山寨版的ICQ。其實當時有很多個山寨ICQ的,不過除了這個其它我都記不得了。后來人家跟OICQ打官司,它才改了現在的名字,改叫QQ。再后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我剛剛上網的時候,申請的第一個QQ號,大概是個六七位的,不過出了網吧就忘了,現在想想真怪可惜的。不過這事擱誰誰都恐怕是這樣,第一個QQ號絕對忘掉。還有后來我讓胖墩幫我申請的第一個電子郵箱,一樣也都是忘掉了。等漸漸用的多了,才知道,哦這個號是我的,可不能忘了。
QQ早幾年的時候,有陣時間還跟126這些尋呼臺搞合作,我有會在胖墩家玩久了,賴他家吃晚飯,還是用QQ給我爸的尋呼機上發的消息呢。不過這個基本上是副業,QQ的主業和現在差不多,就是網上聊天。跟誰聊其實真的搞不清楚的,反正是男生找女生、女生找男生。不過網絡是虛化的現實,當時一句話確實很流行,在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說的就是這個事。我有會覺得一女生挺聊得來,然后相互約了見面,結果我找去那家網吧看到她時,她也不知道說啥好,兩人大眼小眼一瞪,沒勁,然后就拜拜相互拉黑了,典型的見光死。后來有會我在聊天室里又聊了一個女生,覺得挺好的。然后她有天跑我們高中來了,她還說看見我了,還跟我說我她那天穿個綠色的裙子。搞的我后悔死了說你干嘛不叫我。直到大學畢業了看到她照片越來越漂亮,我是越來越后悔那天沒見到她。不過說回來,也許真的見了面,沒準又是個見光死,還不如留下點這樣的遺憾的好。
不過呢,我現在也發現了一個規律,這個人嘛,真的是越過越抽。抽是我們那的說法,說完整了就是抽水、縮水的意思。就是說原本情緒豐富、喜好結交新朋友的,年紀慢慢大了,真的就漸漸沒這股勁了。剛上網那會,管他三七二十一,隨便找個QQ號就能聊上幾個鐘頭,現在讓我回憶回憶,都想不起來哪來那么多廢話在那胡扯了?,F在我的QQ也好、微信也好,寧靜致遠是一貫的宗旨,誰要是沒完沒了的發動態,我保準把他拉黑。確實是年紀大了。
網絡剛普及的時候,網費是超級貴的,當時的網吧大概是三塊錢一個鐘頭,如果家里上網搞不好要到四塊多錢,還是撥號線路,56Kbps,巨慢。所以不管家里有網沒網的,都是跑網吧去上網。而且當時開網吧也是個當年開出租的情況,一開始政府沒管,誰都可以開。我高中一個喜歡的女生家里就開了個網吧。暑假的時候我跑去她那里玩,她還領我去上她們網吧去玩。就是個小門面,放了幾個電腦。我記得清楚地是,每個座位上貼了張紙,說上網一小時三塊,下載一兆四塊。我當時就在想,怎么去給人家算下載量收錢呢。那會大部分網吧都是沒管理系統的,就靠看店的小哥看表算賬的,更沒我說的現在那種無盤集群。結果那會兒還背運,玩兩下還把電腦玩藍屏了,搞得我以后再不敢去她家網吧玩,糗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