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地駕車回家,吃個飯,睡一覺,又駕車匆匆忙忙地趕上來工作的城市,家,似乎一下子變得有些陌生,爸媽似乎也變得陌生了。
我出生在南方一個小城鎮的小村里,父母都是農民,爸媽從小就教導我們,“讀書是農村人走出去的唯一出路”,可那時候壓根沒有意識到出路是什么,只顧著玩,如今混得也不好不壞,可卻無法給父母富裕的生活。
自從讀大學后,每年回家的次數僅僅兩次,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地來回一趟,每次回家,爸媽都忙里忙外地為我們張羅著好吃的,而平時他們吃什么我完全不清楚。
我想,也許對爸媽最深刻的印象,是來自18歲以前。
那時候的爸爸很能干,很高大;那時候的媽媽做事情都想得很周到,家里的都是整整齊齊一層不染的,從來不會落下什么東西。在我印象中,那時候爸媽就是無所不能。
而如今,自己還沒真正長大,爸媽就已經老了。
媽媽記性越來越差,每次從廚房過來大廳拿東西,但走到大廳卻忘記要拿什么東西了;
媽媽以前做飯菜色香味俱全,現在回家總覺得飯菜沒有味道;
爸爸以前會把我高高抱起,現在都抱不動了;
爸爸以前總是一沓沓地拿錢給我交學費,現在我卻沒錢一沓沓地拿回家孝敬爸爸;
以前媽媽比我高半個頭,現在我比媽媽高一個頭,但我沒有長高,只是媽媽變矮了;
以前爸爸的身體很強壯,現在爸爸瘦弱的身軀感覺都能被一陣大風給吹走一樣;
……
畢業后一直都很羨慕那些可以經常在媽媽身邊撒嬌的朋友,可以帶著爸媽一起出游,去吃好吃的東西,去看好看的風景,去見新鮮的事物。
即使日子再苦,有家人在身邊的日子,第二天都會是滿血復活的。
那時太年輕,那時太倉促,最大的愿望居然是可以走得越遠越好,不要再受爸媽的管束,多么幼稚。
如今爸媽不再有能力管束了,卻盼望著爸媽再管束一下我們,希望能多在爸媽身邊呆一會,做媽媽最貼心的小棉襖,讓爸媽永遠年輕健康。
父母越老,我們越大,時間就越快,父母與孩子這份漫長而又短暫的緣分。
那些年每天放學后能吃到媽媽做的飯,每個周末能看到校門口爸爸接我放學的身影,那18年深刻的記憶,那時候的抱怨和不甘心。
直到某一天,發現時光的手,已經頭偷走了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