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論》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不同的領導問責的時候,有強勢的就不會爭辯,就如同抵抗什么就強化什么,不去硬碰硬,等她氣消了,風平浪靜再談。
有些愿意先聽你怎么說的,就會解釋。
有些直接問責,語氣里就聽的出她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她是有了成見在先,有時候會辯解下,有時候又無心去辯解。不過,我覺得問題說清楚比較好,不要讓誤會損害自己的價值。另外我在反思怎么會給了人家機會對我有成見,什么時候丟了他們對我信心的力量。在每次客人投訴郵箱退信,在每次投訴樣品寄送描述出錯,在每次收件人出錯,在每次寄樣品時間延遲中,在每次郵件內容不詳細中,在一次次的丟分;雖然有些不是我直接造成的,但是我是直接去面對客人的那個人,所有的投訴我要承擔,投訴多了,就變成了我的問題。我要去承擔我該承擔的。
大半年前,當客人投訴,老板保我直接跟客人說換人是不可能的。那時候就覺得我要好好的,不要辜負這份信任。一聲嘆息。
當同事或者供應商犯錯,我自省了下,我的態度也是分人,態度溫和的是對那些平時不大出錯的或者關系比較好的;沒耐心的是那些一再出錯的,沒什么情誼的。這不都是內心的成見呀。對有些不同頻的同事,自然而然的有疏離感,所以我訓練自己當談話的時候,先問自己,“你看見她了嗎,你看到她的存在了嗎。你現在的感受好嗎。她特別嗎。”問過后,投入到對話中,人的肢體,語言和容顏感覺要變得柔和些。
同樣,在和老公的溝通中,有次回家路上,和他聊聊房價,感嘆認識的鄰居買進時機最好,比起另外家鄰居省了不知道多少錢。只是隨意的拉家常。他的成見心馬上起了是非,有了辯駁心,說我只會說這種有的沒的東西。我聽了很不開心。因為兩種觀念的碰撞,隨時都是狂風暴雨。我就不去碰它,等風平浪靜表示自己只是隨意聊聊天,請他傾聽就可以了。然后兩人繼續好好的去看電影了。
當朋友跟我聊天想知道我的想法,我糾結是否要告知的時候,我就問自己哪個更讓自己心安,聽從自己的心去選擇是否回答。
當面對事情的時候,往往以故有模式或成見去解釋。真正主導我們做決定的往往是成見而非真相,都以自己的信念制約為對,為大,為尊,基本不考慮事實,特別在有情緒的時候更是如此。
心里沒有這個成見,或者我執,是不會與別人起是非。因為我的成見覺得我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這樣就起了矛盾。如果自己沒有這個執著,就不會起爭辯。一定有了預設的觀念,才會辯論的態度去面對別人。
人沒有成見,卻有是非,不可能的。人心里有是非,有辯論,有情緒的時候,心中一定有了成見在先。所以不要處理引起我們情緒的事情,先去處理那個成見,那個偏見,那個執著。那個成見不等于真相和事實。
抵抗的唯一作用就是強化,抵抗什么就強化什么,所以不要去硬碰硬,讓該爆發的爆發,風平浪靜,才是劃船好時機。
糾結的時候不要做決定,否定哪個就強化哪個。所以不要去否定哪個東西,越否定,越強化。等心情沒有那么糾結時,問自己走那條路,更幸福更快樂更積極向上,然后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
做選擇的時候,唯一的標準是:哪種選擇會讓我更幸福,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