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已在身后,世界盡在眼前。看完整本小說,我才留意到小說《霍比特人》封面上這句話,她深深的打動了我。
讀小說和看電影是完全不同的心理體驗,盡管兩者都令人愉悅。沒有了那些賞心悅目和驚心動魄的畫面,巴金斯的成長歷程浮現了出來,牢牢的吸引了我的注意,使我一口氣讀完整本小說。
主人公巴金斯從安于現狀、舒適的霍比特人的環境中走出來,參加了一次偉大的探險,在旅途中糾結、猶豫、懷疑自己,到越來越自信,承擔領導責任,圓滿的完成整個冒險行動,回到故鄉。
曲折、生動、奇幻的情節已經被電影展示的淋漓盡致,那些內心深處的成長和變化,唯有小說才能呈現。
巴金斯心中有兩種力量,來自霍比特人的追求穩定、安逸和舒適,和來自母親圖克家族的冒險精神,追根溯源,它是來自于圖克家族某位祖先的精靈夫人。
這兩種精神在巴金斯身上同時存在,他們此起彼伏,構成了巴金斯的內心力量的源泉。參加矮人們的冒險活動是他身上探險精神的迸發,在行動中遇到困難時,霍比特人追求安逸的力量就蠢蠢欲動。
除了冒險精神,巴金斯還有一顆善良的心,對朋友們講義氣、負責任,這也是霍比特人追求安逸、舒適性格另一面的閃光點,它和冒險精神一起支撐著巴金斯完成整個探險旅途。而且幫助他保持冷靜,在巨大的財富面前,矮人們已經迷失了心智,巴金斯依然冷靜,也充滿了愛心和同理心,他能慷慨的拿出自己財富的份額來換取和平。
這兩種精神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冒險精神,一顆平常心就淪為平庸,像其他的霍比特人一樣,平平淡淡,波瀾不驚,甚至于陷于庸俗,像巴金斯某些同伴那樣,斤斤計較與巴金斯的一些日常財產。
沒有了平常心,冒險精神失去制約,會驅動人們走向極端,就像最后瘋狂的矮人領袖一樣。冒險是探索世界,平常心是固守家園。兩者缺一不可。
托爾金寫的是巴金斯的故事,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絕大部分人過著平淡的生活,可是又有誰心中沒有一絲探索世界的冒險念頭呢?若非如此,我們為啥又要去看這些電影呢?
我們心中的冒險精神往往就像雨打在水面上的漣漪一樣,起來又落下,起來又落下,終歸于平靜。
朋友們,可曾想過,暫時離開那溫暖的霍比特人小屋,去探索一下廣袤的世界呢?畢竟,我們不會遇到惡龍,不會遇到食人妖,也不會遇到黑森林。
也許,我們心中的夢想就實現了呢?
家園已在身后,世界盡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