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敘事理論,每一個敘事都由故事和話語兩部分組成。故事是講何人身上發生了何事,話語是指故事是如何被講述的。
會講故事的人將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引人入勝;不會講的人,再好的故事也變得平淡干癟,乏味至極。《嘔心瀝血鱘魚夢》之所以獲獎的原因就在于用講故事的方式展現出了蘭澤橋百折不撓的追夢精神。
從文本層面分析,《嘔》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湖北天峽鱘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蘭澤橋歷經坎坷,矢志不渝地追尋自己的夢想——鱘魚養殖,并最終獲得成功,從而帶領庫區漁民致富。
通過主持人引入蘭澤橋的幾個同事、領導的評價開始,用九個故事串接,講述了蘭澤橋坎坷的追夢歷程:1989開始提出養殖鱘魚,提出“三個不信邪”→著手養殖實踐→反抗(阻撓養殖鱘魚的權勢后遭打擊報復)→被迫辭職→含冤入獄→右眼致殘→申冤平反→繼續追夢→遭受洪災→遭遇車禍→攻克科技養殖難關→帶領庫區漁民致富→不懈努力→走向世界。
在經歷了精神折磨、心靈煉獄和皮肉痛苦之后,蘭澤橋依然追求著鱘魚夢想。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令人佩服,百折不撓的毅力值得學習。
故事化的報道方式,波浪式地層層推進,展現情節,塑造人物,可視性強。
此外,故事以歌聲結尾,用當地民間藝人傳唱民歌,頌揚蘭澤橋為民謀福的故事,既增強了本篇的文化韻味,又增強了故事主人公的民眾性、社會性和公認度,進一步升華了主題思想。
這是一篇讀書時期的習作。由于今天下班后的突發狀況,沒有時間新作一篇文章,以此舊作為7天寫作訓練營收關。
重溫舊篇,讀書時的林林種種又閃回到眼前。炙熱的夜晚,我們吹著電扇,俯身窗前,一遍遍過著電視片子,開始抓取每個獲獎節目最為突出的優點,構思賞析文章怎么來寫。寢室窗外梧桐沙沙作響,夜來香香氣襲人。
而今,畢業十周年紀念在即。在感嘆時光飛逝的同時,不禁驚嘆:原來我離開所學專業已經這么久遠了。
真真是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啊!
7天的刻意寫作訓練之于我,更多的意義在于找回荒廢已久的寫作記憶和習慣。十年間,我仿佛置身于一團黑色漩渦,旋轉,下沉,迷失。回顧舊作,竟訝異原來曾經的自己是有夢想的。而我,沒能像電視片里的蘭澤橋一樣堅定不撓。夢想在現實中變得模糊,漸行漸遠。驚醒時已年近不惑,可否還有再談追夢的資格呀。
愿“希曼”賜予我勇氣。
好在我發現,身邊有很多“希曼”。她們都是趁早星人,像王瀟、Angie、S姐,丁小星……很高興認識了趁早,很高興認識了我的“希曼”們,很高興重新認識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