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的時候重新讀了讀《西游記》。
自從孫悟空等人在火云洞把紅孩兒降服了,讓他跟著觀音菩薩做了善財童子后,這段仇怨就開始埋下了。
唐僧喝了子母河的水要墮胎,聚仙庵的如意真仙知道是孫悟空來討水后,堅決不肯借落胎泉的水給他們。
你欺了我的侄子,還想從我著討東西?做了善財童子又怎樣,與人為奴,不如自在為王。為妖本應是自由自在的,去修什么正果,跟什么菩薩,受一身的束縛。
如意真仙的想法和當年大鬧天宮后自立為王的孫悟空很相似,都追求自由,不愿遭受束縛。若是當年的齊天大圣,定然會認同如意真仙的觀點。可是現在啊,他是那個戴上了緊箍咒,規規矩矩的孫悟空,曾經大鬧天宮的氣魄早就在緊箍咒的束縛下消磨光了,只能提提想當年的故事,卻再也闖不出當年的壯舉。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已成為了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
火焰山冒著大火,寸草不生,想要繼續西行就必須去找翠云山的鐵扇仙借芭蕉扇。
借個扇子而已,小事一樁。駕著筋斗云,孫悟空就去了翠云山。
到了那里,打聽問路才知道那個鐵扇仙就是鐵扇公主,也就是羅剎女,是牛魔王的妻子。冤家路窄,但既然來了,就試試吧。
但害子之仇,對于一位母親來說,豈能輕易的忘卻?“那羅剎聽見孫悟空三個字,便似撮鹽入火,火上澆油;骨都都紅生臉上,惡狠狠怒發心頭。”拿起了她的兩口青鋒寶劍便要報仇。
孫悟空,誰是你的嫂嫂?既有兄弟之親,為何還要坑害我的孩子?
雖知紅孩兒隨了觀音修行,但此后再難以相見,和死了又有何異?骨肉分離之痛,怎會不恨?
你尋我借扇子,我為何要借你?我恨不得將你撥皮抽筋,報我喪子之仇。
鐵扇公主不肯借扇,又斗不過孫悟空的手段,便緊關洞門閉門不出。
但論手段,孫悟空有的是。他變成小蟲,趁羅剎女喝茶時鉆進她的腹中,搗得羅剎女陣陣腹痛,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借此威脅她,若不交出扇子就搗碎她的肚子。被逼無奈之下,羅剎女交出了扇子,只不過是把假的芭蕉扇。
害子之仇還未報,又被這樣威脅逼迫,怎甘心將寶扇借你?
孫悟空這樣的手段必然不能讓羅剎女真心愿意借他,一把假扇子讓他在回火焰山滅火時,被燒了兩股毫毛,吃了大苦頭。
鐵扇公主不肯借扇,那就去找牛魔王通融通融吧。
然而孫悟空去找牛魔王時卻沖撞了玉面狐貍,又一次地惹禍上身。
這時的牛魔王倒顯得大度,念在舊交情的份上,兒子的事情不提了,沖撞玉面狐貍的事也一筆勾銷。
看在故舊之情,就原諒你。你快快離去別再來纏我,我本就惱你,你休再在我面前出現。
但孫悟空是不會離去的,扇子的事還沒著落呢,不借到怎么能走?于是他又向牛魔王提起芭蕉扇的事情。
你這猴頭,我念在舊情饒了你,你反來纏我,還要我同你一起去翠云山那替你通融通融,借寶扇給你。
原來今兒你這么恭恭敬敬是因為有求于我。你這家伙定是惹惱了我的山妻,她不肯借,奶你才來尋我的。我怎會不知道你這家伙的德性?
常言道,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滅。孫悟空,你傷了我的愛妾,我原還看在舊交情的份上饒過你,不想你還欺了我的山妻,這是多大的無禮!現在還想要我借寶扇給你。我若不好好教訓你一頓,難以解我心頭之氣。
“你若三合敵得過我,我著山妻借你;如敵不過,打死你,與我雪恨!”牛魔王提出的條件倒還并不過分,斗經百十回合仍是不分勝負。正難解難分之際,有人來宴請牛魔王去做客。
有意思的是,牛魔王馬上停止了打斗要去赴宴,待他赴宴回來后再決勝負。
孫悟空生來就是一個不安分的家伙,他尾隨牛魔王到了宴會現場,估摸著酒宴要一段時間,不知幾時才能結束,便幻化成牛魔王的模樣,偷了他的坐騎,去哄那鐵扇公主騙得她的扇子。
宴會持續的時間并沒有孫悟空預計的長。很快酒宴就結束了,牛魔王發現他的坐騎不見了,立馬明白這事定和孫悟空脫不了干系,待他趕到芭蕉洞那里時,孫悟空已經騙得扇子走人了,只剩下羅剎女在那跌腳捶胸、懊惱不已。
孫悟空,戲弄了我的妻子,騙走了我的東西,這猢猻,我定饒不了他!
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牛魔王變成豬八戒的模樣騙回了扇子。
孫悟空很氣惱,你竟敢騙我。
牛魔王也很氣憤,你偷了我的坐騎,變了我的模樣,欺了我的山妻,騙了我的寶扇,我騙回我的東西你還特生氣。
既然雙方都很火大,那就打一架吧。
打著打著,豬八戒來助戰了,土地率陰兵也來助陣。以多欺少,原本單單只是牛魔王和孫悟空的私人矛盾,偏偏扯了這么多人來參戰。
每一個加入的人都對牛魔王說,孫悟空是對的,你應該把芭蕉扇借給他。借芭蕉扇是為了西天取經。唐三藏西天取經,無神不保,無天不佑,三界通知,十方擁護。你若在此阻礙,定遭天誅。
那又如何?這猴子欺人太甚,奪我子、欺我妾、騙我妻,番番無道。我為何要借他寶扇,天誅又如何,我咽不下這口氣!
就這樣斗了一夜,不分上下,雖是多對一,但牛魔王硬是和他們打了個平手。要不是玉面狐貍派人助陣,將孫悟空一伙人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牛魔王才得勝并趁此時機得以歸洞稍稍喘了口氣。
你閉門不出也不行,芭蕉扇還沒借到呢,怎么能讓你安安心心的在洞里待著?既然你關門了,那就把你的門搗碎了來,看你出不出來。
牛魔王終是出來了。再一次地打的天昏地暗,從玉面狐貍的積雷山打到鐵扇公主的翠云山。
孫悟空的救兵有很多,幫他忙的人也有很多,而牛魔王只有他的鐵扇公主和玉面狐貍。除了土地、陰兵和八戒,那過往虛空一切神眾與金頭揭諦、六甲六丁、一十八位護教伽藍也都前來幫悟空的忙。這場兩人間的賭斗,早已變成了一場不公正的降服。
這么多人追著一個打,牛魔王也急了,又躲進了翠云山的芭蕉洞里,緊閉洞門。眾神們便將整座翠云山圍得水泄不通,豬八戒又去搗毀芭蕉洞的洞門。
牛魔王喘噓噓地闖進洞,將寶扇交給鐵扇公主,讓她好好保管。羅剎女接過扇子流下淚來。
這把扇子送給那猢猻吧,別打了,我們不要這扇子了,讓他們退兵去罷。
夫人啊,物雖小而恨則深。我不甘心就這么把扇子給了他們。就算他們人多勢眾,我也不想就這么妥協,我怎能咽得下這口氣。
孫悟空有很多救兵,在西天路上一有困難就搬就兵,上天入地到處找人幫忙,也沒有人不敢不答應的。為了西天取經,誰敢說一個不字?這一次,也來了很多救兵,有四大金剛,有托塔李天王父子,有魚肚藥叉,有巨靈神將,有佛兵天將,他們倒不是孫悟空請來的,是不請自來的,是如來和玉帝派他們來的。為了降服一個牛魔王派了這么多人去,頗有當年對抗那個大鬧天宮的美猴王的架勢。
但牛魔王不是當年的孫悟空,沒那般能耐。而且現在這一戰還要和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猴子相對抗,更加艱難。
最后他輸了,被栓著鼻環去芭蕉洞找鐵扇公主取寶扇。
羅剎女穿素衣雙手捧芭蕉扇子交與孫悟空,承認錯誤并求饒了他們夫妻性命。之前的怨恨再怎么深,在此時只能選擇一筆勾銷,不敢再多做計較。
說到底,牛魔王夫婦只不過是不肯借扇子罷了,自家的扇子愿不愿借本來就應該是由他們自己說了算。而孫悟空又和他們有間隙,不肯借扇子自然很正常的事情。可各路神仙卻將牛魔王他們圍得團團轉,確實是有些欺人太甚了。
不肯借是嗎?那就把你揍到不得不主動把扇子獻出來。
雖然借扇子的方式有些過分了,但都是為了西天取經有什么不可的,助唐三藏逢兇化吉,保他無災無難去西天求取真經才是正事,個人情緒都要一一忽略掉。身為妖魔的牛魔王夫婦可不管這些,妖魔本就是無拘無束的存在于世間的,管你是去西天還是東天,都與他們無關聯,他們只在乎小我,更重視自己的生活。
孫悟空其實大可不必找牛魔王,羅剎女只因想念紅孩兒而對孫悟空恨從中來,如果孫悟空去南海尋觀音菩薩讓紅孩兒來與羅剎女見上一面,見到已經修成正果的善財童子后,羅剎女自然會化解心中的仇怨,借扇子的事也就變得容易多了。但火焰山的土地卻偏偏勸孫悟空去找牛魔王,結果引發了一系列的打斗,最后天庭降服了牛魔王,天王太子牽牛回佛地回繳。
天庭借了“孫悟空借芭蕉扇”一事立了一個名頭來捉拿牛魔王,又借了孫悟空的力量來降服牛魔王。牛魔王本來和孫悟空的實力就差不了太遠,只不過當年他沒有像孫悟空那樣搞事情,一直在下界很安分地做他的牛王,但他的實力始終是一個隱患,借孫悟空之手降服他自然是一妙計。
放眼望去,在西天取經中天庭確實借孫悟空之手清理了許多門戶。而牛魔王只是這些大大小小的門戶中的一個。牛魔王之所以因借個扇子的事被搞得得很憋屈,只不過是因為他早就被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