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從業多年的殺豬匠,在殺豬上已經小有心得,這時,前線戰事吃緊,征召你去當兵 —— 反正都是用刀,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最近,我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這兩周,我參加的寫作群里組織了兩場活動,分別是微小說寫作和短視頻影評寫作。其實,剛剛聽到這樣的活動,我是有些頭疼的。
平常寫的都是論說性的文章,其它的類型并沒有嘗試過。看來,殺豬匠這次真的要上戰場了。雖然都是用刀,但殺豬和殺人差別也太大了點。
遇到這樣的事情,相信大部分人的反應都和我一樣。原本已經習慣了自己寫作的形式,現在突然把你拉到了一個陌生領域,剛開始都會全無頭緒,茫然不知所措。
但是很快,茫然就被新鮮感取代了。完全拋棄之前的套路,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寫作,就好像小孩子得到一件新玩具,滿心的好奇和驚喜。
在《社群時代,我們需要的是“微出軌”》 中,我提到過要多去接觸不同的圈子,認識不同的人,就是因為他們會給我們穩定而舒適的生活帶來 “混亂”。
◆混亂帶來驚喜◆
很多人不喜歡混亂,因為混亂意味著不確定性,這會使他們脫離熟悉的環境,離開舒適區。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混亂,往往意味著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給你帶來驚喜。
我有一個微信群,大家都是熟悉的朋友,平時會經常交流一些看書的心得體會。沒有想過加別人進來,因為我已經習慣了這種熟悉的環境。
昨天,一位朋友把他的朋友介紹了進來,是一位很可愛的女生。因為以前和她一起上過網課,有過一面之緣,就和她打了聲招呼。
誰知,話匣子打開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我們越聊越起勁。
她在日本留學,給我帶來了很多日本的信息,比如學校規定即使天氣再冷,學生也得穿短裙和短褲;拆房子都是在晚上,一邊拆還會一邊灑水 —— 為了減少塵土,施工時會用專門的防音布進行隔音,以免影響別人休息;如果收到假幣,可以直接去政府兌換真幣。
不知不覺,夜已過半,于是我們約定隔日再聊。
◆混亂改變生活◆
這位女生對我來說,其實就是一個變量,給我原本有序而平靜的生活帶來了混亂,也帶來了驚喜。除了驚喜,混亂還可能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2014 年,倫敦地鐵工人爆發了一次大罷工,上班族不得不尋找新的路線上班。倫敦市的電子乘車卡是所有交通工具都通用的,而且使用這張卡坐過哪些車都會有記錄。
于是,經濟學家通過查看電子乘車卡的數據,得知罷工期間,大部分乘客都使用了跟平時不一樣的交通工具上班。
有意思的是,罷工結束后,并非所有人都重新通過坐地鐵上班。大約 5% 的乘客,繼續留在了罷工期間發現的新路線上。也就是說,給生活帶來混亂的地鐵罷工事件,反而讓他們發現了更好的上班路線,并從此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如何制造混亂◆
你可能會說,像地鐵罷工這樣的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輩子也未必遇到一回。是的,在井然有序的社會里很難遇到混亂,但是我們可以主動制造。
除了在《社群時代,我們需要的是“微出軌”》中提到的 “微出軌” 外,我還會采取下面的方法引入 “混亂”:
1. 讀書。有一種讀書方法叫做“ 泛主題閱讀”,它指的是在做主題閱讀的同時,也看一些與這個主題沒有關聯的書。比如,我在做認知科學方面的主題閱讀時,同時也在看《汪曾祺文集》。有時,我會驚喜地發現汪曾祺的文章竟然能和認知科學的理論相互印證。
2. 借書。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先在圖書館的系統中查到自己想要借的書,然后直接借閱。其實,偶爾我會換一種方式,在圖書館中亂逛,看到什么書就隨便拿起來翻一翻,說不定就能給我帶來意外的驚喜。
3. 尋找靈感。在葉圣陶和夏丏尊合著的《文心》一書中,作者認為,寫作的靈感來自于 “觸發”。可能身邊的某件小事,就會給你一個刺激,帶來一個靈感。
所以,當你感覺遇到瓶頸時,不妨從創作中抽身出來,體驗一下不同的生活,比如參加一場社會活動,或者出去旅游。
的確,混亂可能會給你帶來一定的不適,但是,舒適的環境無法讓人成長,全新的領域卻可能帶來驚喜。
露絲如果沒有遇到杰克,就會錯過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煙花如果沒有遇到火焰,就永遠看不到它綻放時的絢麗;你如果沒有去嘗試面對混亂,就永遠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