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子澄心性激蕩,幼時頑劣異常,東游西走,摧花棘木,斗狗瘋雞,不亦樂乎。輒見草木色變,蟲鳥遭殃,余嘗勸誡,乃至棍棒,終不得其法。聞曾公有云,“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以變化氣質。”余嘗以《日有所誦》遺之,惟愿吾兒日誦夜讀平心靜氣。
澄初始誦讀,不以為然,如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意淺識顯,十遍百遍亦不能誦,見樹木交蔭,鳥鳴蟬噪,幼童嬉戲,喧嘩之聲不絕于耳。少子立時心浮氣躁,且窘困于讀書,怏怏不樂,性剛才拙,深以日誦為苦,不免怨尤連天。余暖語勸解,多以前人為典,細數日誦妙處: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潛心修學,后世敬仰;蘇東坡博聞強識,日課閱典抄經,數遍方止,心收乾坤,飽含書味,文章是以流芳百世;袁宏道日誦夜讀,以一婢自監,讀書稍倦,令得呵責,漸慣苦讀,終成大家……
每日一誦,三月有余,吾兒書院忽召大賽,每班兩組吟誦經典。澄本疲懶,不愿參賽,吾鼓勵再三,澄終惴惴不安,唯恐稍有差池當眾露丑。此后月余,發憤圖強,每日吟誦,爛熟于心,或加情感,或添動作,排演再三,臻于郅治。
比賽之日,大開眼界,吾兒同窗裝扮一新:方巾寬袍,少年讀書郎,齊誦《三字經》;廣袖長裾,玲瓏美人兒,吟唱小古文;澄與之倶是不同,身著玄色中山裝,足登漆亮皮鞋,神清氣爽,精神一振,同伴亦是民國裝束,素雅青衫,手捧百合,如詩畫中儼然而出,齊聲吟誦朱公名篇《春》。澄清風淡掃,一字一頓,誦讀清晰,表演順暢,終喜獲佳績,師生稱頌,月余方絕。如此之后,澄深以日誦為然,自說自話,加以發揮,自讀自樂,堅持以恒。
澄方讀書,頓挫結纏,一句詩文,誦數十遍,未能稍解,猶未嘗識字,然性不耐靜,難讀終帙。半年之后,稍解其味,有一二體悟處,輒喜笑顏開,拍案叫絕,與吾分享,有見有識,愈恨不能一日讀罷終卷。吾笑云,“《日有所誦》,果有奇效,靜心安性,妙勝神藥。”澄對曰,“非也非也,吾日有所誦,日有所進哉。”
日有所誦,夜有所吟,開卷吟誦,費心評章,日久天長,平復閑靜,偶有所得,欣然忘食,氣質變化,蘊含其中,斯文默涵,不過數月。如今吾子每日吟誦,或一詩文,或一箴言警句。問之,“每日吟誦難乎?”笑答,“不過爾爾。”“每日背誦可乎?”“尚可尚可。”“誦而能解乎?”澄淡笑翻書,默讀應之。
吾乃一介布衣,清貧守成,不貪名嗜譽,不求財納富,惟好讀書,千秋寸心。惟愿吾兒承彰此心,日誦以恒,雖不幸于寒門之內,無車馬舟車之資,亦求真理是非,獨辟蹊徑于胸。明鏡以鑒形,寶劍以辟邪,唯有讀書,學以致用,兼濟天下,以此傳家,端正做人。
讀書有恒,斷無不成,日有所誦,詩書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