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都說愛,都想愛,想深愛,都想被愛,被狠狠愛,愛得死去活來,愛得天翻地覆,愛到海枯石爛。有的愛,驚天地泣鬼神;有的愛,悄無聲息;有的愛,相望千年而萬古流芳;有的始亂終棄而遭人唾棄,遺臭萬年。愛是有質量的,愛的質量,與愛的主體本身的社會地位、金錢、權力和長相有關,但最終取決于一個人的個性、氣質和文化素養。
愛,大概分為性愛、情愛和自然之愛三種。性愛屬本能,制造和延續生命;情愛是能力,生命因此而美好、感動;自然之愛是大愛,生命因此而精彩。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足見愛源于一種本能,所以人們對帥哥、美女、美的事物鐘愛有嘉。另就審美而言,審美能夠給人帶來愉悅感受,從而使生活更有滋味,更有動力。
擁有社會地位的名人容易被大眾樹為偶像,成為眾人之愛,甚至是大眾情人。正常人都愛錢,也愛有錢人,因為有錢人經濟經濟基礎好,這是生存的基礎,也是塑愛根基和護愛法寶。
性愛是自私的,講究獨占,同樣也充滿無盡貪欲,否則就不會有那么多男女為了占有對方或為了占有更多的異性而有非分之想,有的甚至不惜撕破臉皮。這恰恰證實了延續物種的優勝劣汰原理。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應證了英國生物學家說的“雜交”說法,因為“土壤”已經被人為改變了。但是種子是可以精挑細選的!
情愛又分為親情之愛,友情之愛和愛情之愛。不同年齡段的人愛和被愛的需求,不過對愛的種類、質量的理解和需求是不同的。
親情之愛,讓我們衣食所安,安居樂業,她是無私的。一般的人,自成為受精卵那一天起,就開始得到祖輩父輩的關愛,這就是親情,出世之后,更是會得到父母無微不至、千呵萬護的愛,親情之愛除了竭盡所能地付出還有海納百川的包容。父愛如山,母愛似海,講的就是這種道理。
友情之愛如明月。
愛情之愛是人成熟之初之后的男歡女愛,也是生命延續的需求,也往往被人狹隘理解等同于愛。 愛情之初是相愛男女彼此之間的事,而后就延伸到兩個家庭、家族的事了。所以盡管現在提倡自由戀愛、婚姻自主,流行身高不是距離,年齡不是差距,但還是要看看門第,門當戶對好,不然以后被人給小鞋穿就難受了,門當戶對,會更彼此留點受傷后自慰的空間。在高富帥、白富美和矮矬窮之間,我知道你會如何選擇,但一定要用心選擇,謹防愛情之花結惡果,也不要用曾經的無奈來委屈自己的下半生。現在有的青年男女,要么雄性大發,要么雌性高漲,片面地認為愛情真的只是自己兩人的事,結果愛如山洪,無可阻擋,置父母長輩忠告于不顧,本著早栽秧早打谷的陳腐作風,早生娃娃早遭殃,一覺醒來愛泡湯。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沒有考慮后果,沒有責任心,也無能承擔責任。等到一天看到更具誘惑的人或物,他或她突然就自醒了,知道自己這才成熟了,這才是真愛!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愛和被愛都是幸福,也是最美的享受。愛情要保鮮,婚前婚后都要不斷地包容、付出和欣賞對方。愛情的質量要考思想和物質來保證。多想想多說說愛人愛聽和高人的話,哪怕是老話、呆話,美言是百聽不厭的!同時要多多創造,讓家更溫馨,讓愛有著落。不然愛情鳥就會另棲它枝。
愛要懂得表達,也要學會表達,更要懂得與時俱進。否則,就會成為錯愛而痛苦一生,或者因為溺愛而耽誤孩子一生。
融入自然,你會愛它的山清水秀,愛它的風花雪月,愛它的斗轉星移,愛它的春夏秋冬……
美好的風景,動人的愛情均由文化來傳承。你看陸游的釵頭鳳,蘇軾的江城子,愛情至深,感人肺腑。如果他們沒有學養,內心的情落得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豈不可惜?正因為有了真愛,還有質樸意濃的文字表達,才讓我們明白了,情深似海,愛比酒濃,也教人生死相許。如果你只有愛卻無能表達,豈不悲哉?缺少文化素養,愛如死水;反之,如果不斷學習,樂意為愛付出,那么定當是愛如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