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最開始接觸蘇軾的詞就是通過我們的語文教材了解的,再一個就是李清照;一個是豪放派詞宗,一個是婉約派詞的代表人物。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江城子》…都是需要背誦的篇章,因此我還是通過我們的語文教材積累了不少詩詞古文,在這里要說感謝九年義務教育和高考。
積累了一定量,慢慢的就有點喜歡古詩詞,也慢慢的會去買一些相關的課外書看一下。我們教材入選過得詩人和詞家都還比較喜歡,尤其喜歡蘇軾的,我還特意買了兩本關于蘇軾的傳記——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和康震老師在百家講壇講的《抗震評說蘇東坡》。也許是蘇軾遺世之作很多,歷來寫蘇軾的文字也很多,這兩本書都是極為詳細的介紹了蘇東坡的一生,如果你也想了解這個才子的一生,非常推薦大家讀一下。
蘇軾的一生概括介紹一下。少年成名,當年很受歐陽修的賞識,實際上是中狀元的文章,歐陽修以為是自己弟子曾鞏的文章,為了避嫌,才給的第二名。
深得朝廷要員的賞識,蘇軾初期的仕途自然是平步青云。因為《烏臺詩案》,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新法改革對百姓生活的影響,遭到貶謫,一次開始坎坷的一生,一生中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詩詞、文章也是在此期間誕生的,苦難給了文人更多的創作靈感和題材。
宋神宗病逝,年僅十歲的哲宗繼位,由太后垂簾聽政,新法廢除,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又受到重用,蘇軾的仕途也有短時間的一段東山再起。這次蘇軾又因為支持王安石新法中一些比較好的惠民政策,不支持完全廢除新法,又與司馬光產生矛盾,再次遭到貶謫。
蘇軾的晚年生活至少是善終的,遭到赦免,臨逝世前也見到了老友、親人,至少這個一代文豪最終的人生也畫上了一個句號。
我比較喜歡蘇軾的有三點:1.他的政見,因新法推行改革對百姓過重的賦稅徭役,不支持新法;在新法代表人王安石倒臺了也能肯定新法中比較值得肯定的地方,不完全否定新法,不支持全部廢除新法。他是真正關心歷法對百姓生活的影響才這樣據理力爭的,盡管等待他的是一次次貶謫,但是他在地方為官,依然能為當地的百姓做了不少好的政績。2.他的才華,這個從他的詩詞、文章中可見一斑,他的傳世之作很多,我印象最深的是同一詞牌名他有兩首風格迥異的詩詞《江城子》。《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寫盡了對亡妻的思念之情;《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又表達自己老當益壯的豪情壯志。3.他飽經古難,依然能豁達的生活態度,我開頭那篇詞中提到的“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可以窺見一點,期待著你更多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