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最熱的熱點,應該就是孫海洋尋親案了。
當時電影《親愛的》里的人物原型,終于找到了丟失了14年的兒子,全國人民都跟著高興。
但孫海洋的心情高興之余卻有點復雜,那就是好不容易找到的兒子,不愿意和他回家了,只愿意呆在養父母身邊。
兒子說:“他們對我有養育之恩?!?/p>
尤其是聽到養父母被采取強制措施后,兒子的反應更是讓人意外:“如果養父母真的被判刑了,那我會生氣的!”
我要是孫海洋,真是一口老血都要噴出來了!
當然,多少也能理解點這孩子。
四歲那年,他原本在深圳的家門口玩得好好的,結果被人販子用幾塊糖果拐走了。
這人販子是山東聊城人,在深圳打工,他的二哥只有兩個女兒,一直想要個兒子。
于是被抱走的孩子,就去給這家山東人“續香火”了。
我都不明白,中國人不是很看重血脈的嗎?來歷不明的陌生人怎么實現“續香火”呢請問?
不過養父母確實對這孩子不錯。
好不容易“有”了兒子,那真是金尊玉貴,當個寶貝似的養大,從小到大沒讓他吃過一點苦。
也因為被拐時太小,他對自己的親生父母沒有一絲記憶,完全以為自己就是養父母的親娃,就這么長到了現在。
而此時突然間大家告訴他,你是拐來的,你現在的爸媽犯了罪 ,親父母另有其人,一個才十七八歲的小孩估計都嚇懵了。
相反,找到兒子后,孫海洋和老婆都哭成淚人一樣,緊緊摟著兒子不撒手,讓人看了很難不動容啊。
可他兒子呢,神情基本平靜淡然,還有點拘謹。再過一分,就可以說是冷漠了。
這些年,孫海洋為了找兒子吃了多少苦。
常年漂泊在外,風餐露宿,被騙子騙這些就不說了,最主要是心理上的煎熬。
他甚至怕兒子還記得家里開的這間包子鋪,這么多年都堅持開著這家店,就是想著兒子哪天回來,能認出這是爸爸的包子鋪。
但沒想到,找到兒子時,這孩子茫然無措,對小時候的事統統不記得了!
孫海洋無奈地說,“他對我一點記憶都沒有,一些很明顯的東西,我以為他一生都會記得,沒想到他不記得”。
是啊,孩子找到了又能怎么樣呢?
對孩子來說,親生父母不過是兩個陌生人。
反而是從人販子手里買回自己的養父母,那才是親人啊。
作為親生父母,心理能不心寒嗎?
而和孫海洋兒子被同時找到的符建濤,卻是截然不同的態度。
這個符建濤和孫海洋兒子一樣,都是4歲時被同一個人販子從深圳拐到山東的。
也同樣是今年尋親成功,但他卻堅決選擇回到親生父母身邊。
這可能也和他的經歷有關。
符建濤在深圳還有個哥哥,媽媽對這兩個兒子親子陪伴非常多,所以孩子對小時候的事兒都有很深刻的記憶。
他記得那時候媽媽每天都騎著自行車帶著他到處轉,一到周末,他們一家就去公園玩。
上幼兒園時,媽媽為了叫他起床,就在他手夠不到的地方放幾顆糖,他為了拿糖,自然就起來了。
甚至連糖的牌子和樣子他也記得十分清楚。
四歲時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樣在小區樓下自己玩。
沒想到被人販子用一條小黃狗就騙走了。
隨后人販子把他扛在肩頭,從小區的柵欄處翻了出去。
他不敢哭鬧,一來是知道自己年紀小,面對一個成年人,如果掙扎反抗可能會被打。
二來,媽媽經常嚇唬他說“再不聽話就把你賣了”,他也在想,是不是媽媽真的把自己賣了?(可見嚇唬娃可千萬要不得,娃會當真的?。?/b>
所以當他來到山東的新家時,還以為自己是被賣到這兒的。
比起親生媽媽媽的細膩陪伴,養父母對他雖然不錯,但也要忙著外出打工,根本沒時間管他,培養感情什么的就更談不上了。
雖然拐來了他,但待遇也就是個留守兒童,和“奶奶”在山東啃饅頭長大。
從小他看到那些有爸媽陪伴、接送上下學的同學,都十分羨慕。
因此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真正的身世,牢牢記著自己的本名。
他一直計劃著等自己長大成人,一定要去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終于,今年公安部在DNA比對時,意外發現了符建濤的線索。
警方本來怕嚇著孩子,測唾液時還騙他說是疫情防控需要。
沒想到符建濤直接就說:“我知道自己是被拐的?!?/b>
說著就向警方描述了自己當年被拐的過程,警察都驚呆了!
在他們辦的案子里,大部分孩子都不記事兒了,甚至不承認自己是被拐的。
像符建濤這樣連細節都記得一清二楚的,還真是少見!
原來這個人販子,就是符建濤現在的“三叔”,當年在深圳一小區里當保安。
同時符建濤還說,自己之前在網上看到的孫海洋發布的尋親視頻,里面拐走孫海洋兒子的人和自己的“三叔”特像,應該就是一個人。
這可給警察幫了大忙了!
正是因為他提供的線索,孫海洋才找到了兒子。
符建濤母子團聚之后,他終于確定,自己不是被賣掉的。原來這么多年媽媽一直在堅持找他!
最近符建濤在準備高考,但已經確定,未來肯定是要回到深圳媽媽身邊的。
在媽媽生日那天,符建濤還發了條短信,上面寫道:
“14年簡單的言語無法形容你的痛苦,感謝你做我的媽媽,這是我此生最大的幸運和福氣?!?/b>
不得不說這孩子很聰明啊,開智又早,文筆又好!
為啥符建濤和孫海洋的兒子,對親生父母的態度如此不同?
可能是符建濤從小當留守兒童,對養父母沒啥感情。而親生媽媽卻給了他很多陪伴和愛,讓他能夠銘記到今天。
再加上親生父母已經在深圳扎根,對他來說,肯定跟著親生父母才是更好的選擇。
雖然他也不愿意養父母去坐牢子,但親生媽媽肯不出具諒解書,估計養父母的牢獄之災是逃不掉的。
此外,看到孫海洋兒子不愿回深圳新聞的下面,有一位網友的評論是讓我極為憤怒的:
孫海洋夫妻,應該感謝孫卓的養父母把他養得這么好;
否則,這對夫妻今天等來的,不會是一個健康、陽光且善良的孫卓。
真是如此嗎?這句話初聽有幾分道理,再思已是無限悲涼。
為何悲涼?
首先,所謂“養父母”的說法,就很扭曲和分裂。
什么是養父母?
是指通過合法方式,收養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孩子的人。
但孫卓背后,卻是一個人販子家族。
為什么?
因為他們需要一個男孩。他們不想成為“絕戶”,所以他們活生生把別人家的孩子,當物品一樣買下。
即使他們對孫卓很好,那又如何?
“養父母”愛孫卓,不過因為他是男孩;生父母愛孫卓,只因為他是孫卓。
是的,只要是男孩,把你換成別人,他們一樣會對這個男孩好;而親生父母,這輩子只會愛你一個。
他們哪里是什么養父母,不過是人口買家。僅此而已。
這個孩子,原本值得擁有更好的人生。但他的人生,卻被別人硬生生偷去了14年。
這般,即便那對人口買家對他再好,又如何?
記得電影《親愛的》里,黃渤對人販子說的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我頂多做到不恨你,這到頭了。”
是啊,我不恨你,這已經是我能做到的全部了。
孫海洋一家,終究也是善良的人。
即便到了今天,他們依舊沒有對孫卓的買家夫妻口出惡言。
然而,在孫卓說自己還沒想好留在哪邊時,孫海洋夫妻的眼神,黯淡了好幾秒。
有人說,每對遭遇不幸的父母,其實都丟了兩次孩子。
一次是被拐走時。從此天涯海角,相思斷腸;
另一次是找到時。雖然血濃于水,但孩子仍然可能會選擇,和買下自己的人繼續生活。
其實,對孩子來說,他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被偷走了兩次。
一次是硬生生的與生養自己的人分開;一次是不得不面對現有生活的突然被打亂,陷入新的抉擇。
正因如此,拐賣兒童是世界上最大的惡。
無論是孫卓,還是符建濤,他們都本該擁有更好的人生,無需這一點額外的親情點綴。
所以,不要再被“好的養父母”感動了,不要再為他們洗白了。
他們是偷竊,是買賣,不是收養,他們不過是人口拐賣罪惡鏈上的一環。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買賣,原本就應該同罪。
最后,愿所有人販子和買家都能被嚴懲,愿世間無拐無賣,愿所有孩子都能健康平安生活在父母身邊。